•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失常

    失常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美国2015

    主演:大卫·休里斯,詹妮弗·杰森·李,汤姆·诺南 

    导演:查理·考夫曼,杜克·约翰逊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13集

      秘密的偶像公主

    • 第12集

      战队大失格

    • 第13集

      夜樱家的大作战

    • 第39集

      队长小翼2

    • 第13集完结

      死神 千年血战篇 第二季

    • 第366集完结

      死神

    • 第13集

      喜欢的人忘记戴眼镜了

     剧照

    失常 剧照 NO.1失常 剧照 NO.2失常 剧照 NO.3失常 剧照 NO.4失常 剧照 NO.5失常 剧照 NO.6失常 剧照 NO.16失常 剧照 NO.17失常 剧照 NO.18失常 剧照 NO.19失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鸡汤书籍《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作者迈克尔·斯通(Michael Stone)来到辛辛那提,准备在一场大会上发表励志演说。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Lisa),两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开了一段婚外情。

     长篇影评

     1 ) 成功人士 終極毒男

    (刪節版原載於《時代論壇》1493期,2016年4月10日)
    [劇透]
    你追求卓越嗎?你希望受歡迎嗎?卓越的人,理應鶴立雞群,與眾不同,但當人人皆追求卓越時,這追求卻是庸俗的。一個大受歡迎的卓越者,卻可以同時是寂寞的,受愛戴,卻不感被愛。《不正常麗莎》就是講這些矛盾的現象,荒誕卻普及;以人偶定格動畫來講人性,也有這矛盾的特性,結果卻證明創作者Charlie Kaufman是卓越的。


    人偶這個獨特媒介對《不正常麗莎》故事很關鍵,即使費時、難度又高,卻不是用電腦動畫或真人演出能替代的。戲裡的人偶比例較真人矮,動作也不算十分流暢,但藝術家對其臉部表情的刻劃卻十分細膩,讓觀眾投入角色的情感活動。不過,人偶的臉部分為上下兩部份,在雙眼位置水平分開,兩部份之間的隙縫很明顯,因此也在提醒觀眾這些皆是人偶,讓他們情感的投入和疏離的效果並存。雖然佈景造得很細緻,營造了一個寫實氛圍,但故事卻是超現實的,完全由男主角Stone的主觀視角出發,觀眾會感到越看越詭異。


    詭異之處是,別人都有同一幅面孔和同一把聲音。客戶服務專家Stone是個典型的「成功人士」,既寫了暢銷書,也四出演講,知名度不低。但他卻要吃抗抑鬱藥。他眼中所有他人都有同一幅好看但不突出的男性臉孔,有同一把缺乏感情的男性聲線--包括他的妻子和兒子。千人一面之使人孤單,因為連最親密的人也跟陌生人同貌同聲,皆是面具。這手法是象徵而非寫實的,以最具體明確的方式所表達出來,但之於主角的感受,卻是十分真實的。寂寞的Stone出差住在酒店,約了一個被他傷害過的舊情人出來,既想和解,也可能想一夕風流,結果不歡而散。他在街外逛到一個性用品店,看見一個古舊的日本機械人偶,又回去了。他就寢前洗澡,驚覺一把女子聲音--他一直都只聽到同一把男聲的啊!結果他去尋找聲音的主人,尋到了Lisa,驚為天人,不因她貌若天仙(甚至有點缺憾),而是因為她的樣子與別不同。


    Lisa是Stone的擁躉,來這城市就是為了聽他的演講。結果Stone把她邀到自己的房間,自卑的Lisa受寵若驚,因為她一直感到自己比其他人都差勁。Stone卻告訴她,她眼中那些缺點都使她與別不同,所以吸引著他。一夜情過後,Stone卻在吃早餐時開始挑剔Lisa的小毛病,後者卻漸漸變得跟其他人一樣--同一臉孔、同一聲線。失望的Stone仍是要演講,但這次他的內在壓力卻到了臨界點,在一邊高談濶論「把你的客戶當成朋友」之時,一邊忍不住訴說自己的困惑和孤寂,分裂之勢彷如兩個人在輪流「搶咪」說話。最後Stone帶著那個日本人偶回家,雖然家人和朋友在家裡準備了一個派對迎接他,他卻回以掃興的回應,因為他們都是那個樣子、那把聲音。最後給他慰藉的,是那個內藏歌曲裝置的日本人偶的歌聲,雖然日語內容不明,卻是一把與別不同的女聲。


    寂寞顯然是電影的主題,但鑽進去之前,須先處理一個蠻有爭議性的內容:Lisa是真實存在,還是那個日本人偶,只是在Stone的幻想中成了一個人?觀眾之間沒有共識,主張「Lisa是日本人偶」的理據包括:
    一)兩者在右邊眼角都有缺憾;
    二)日本人偶在性商店內出現,是性用品;Lisa出場時人偶沒有出現;Stone把人偶帶回家時,其妻卻說人偶流出了懷疑是精液的東西,那麼人偶是Stone用來自慰的工具,在其幻想中成了人;
    三)獨特而「不正常」的Lisa跟Stone戲稱自己可以喚作「Anomalisa」(即是原戲名),而這名字在日語中有「女神」的意思,那也是她等同於日本人偶的暗示;
    四)兩者的配音員是同一人。
    若Lisa只是一個性玩具,那麼Stone就是連那「很快便幻滅的希望」 根本從來都沒有的一個極級「毒男」了!對此持異議者認為,「Lisa即人偶」論並不能解釋Lisa出現的最後一幕,當中不單她有自己的容貌和聲線,連她身旁的朋友都有自己的臉容(之前出場時只有標準臉)。Lisa和人偶只有象徵或比喻的關係,而非同一。因而那一幕是戲裡最客觀的,因為其他「千人一面」的場面皆源自Stone那病態的主觀視角。那麼,世界並沒有那麼絕望,只是Stone仍未走出心靈困境。

    Stone看自己的臉是與其他人不同的,但人偶的臉是可以裝卸的,意味著Stone也是有可能跟其他人換上一模一樣的臉容。但正因為他見自己是唯一與別不同的,才感到孤單。另一方面,看來他也有失去「自己的臉」的危機。在他首次聽到Lisa聲音之前的一刻,他的臉部突然不受控地抽搐郁動,發出機械零件活動的聲音;後來他在夢中則整塊臉的下半部丟落在地上,讓觀眾看見人偶頭部的內部構造。這也是一種間離效果,既提示了觀眾Stone其實不是一個人,更進一步刺激他們思考「自己會否也像一個人偶?」


    Kaufman在《不正常麗莎》裡作出了精彩的辯證,既在人與人偶之間,也在真誠與虛假之間。Stone教客戶服務員想像電話筒另一端的客戶也是一個有成長經歷、有喜有樂的人,要視之為朋友。這些話說來動聽,也不無合理之處,因為那令客戶有親切的感覺,得到更好的服務。待人以誠是對的,對別人表示體諒和同理心也是對的,但這些「真」的事情被安放在標準化的商業情境時,便顯得虛假--客戶始終不是朋友,成功的指標始終是公司業績。一般說謊是把假話說成真,Stone的「待人以誠」卻先把真的變成是假,再去裝扮成「真」,加倍虛假。


    很多人都說現代社會科技發達,把人貶損為機器,就像安裝了同樣面具的人偶;諷刺的是,機器反而越來越似人,例如人工智能和那些能模仿人類表情的人偶。那麼臉孔會掉下來的Stone是人還是人偶?觀眾也會反思,自己會否也越來越像人偶?客戶服務熱線的職員只是商業系統中的一個齒輪,作為卓越指標的Stone卻要他們提供「人性化」服務,可以說把小職員從小齒輪升級為人工智能,卻更貶損人性。一個「不專業」的客戶服務專線職員,雖然在工作場所是冷淡和不客氣的--又或許像我們時常聽到那句沒有感情的「歡迎光臨」--因為那些職員把真摯的感情都留給真正的家人與朋友了。那句虛假的「歡迎光臨」其實是小職員保持自我真誠內心的保障,倘若一個職員把客戶也當成朋友,就是把僅餘的真誠也拿出來賣,不但是更深一層的欺騙,更會連私密的領域也會失守。把陌生人當朋友的代價,就是朋友變成了陌生人。

    Stone把內心最真誠的個領域都出賣以後,真與假的界線便坍塌了,他的心智也崩潰了,所以才看所有人都有同一樣子和同一聲線。他住的酒店名Fregoli也提示了「佛列哥利妄想症」這種「把所有他人都視為同一個人」的精神病症(不過Kaufman倒置了病徵,因「佛列哥利妄想症」是「一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Stone心靈既已陷入混沌,那麼Lisa是真人還是人偶就是分不清的了。Lisa縱是真人,也被Stone如人偶般對待;反過來,最後只有日本人偶在他眼中有與別不同的人性特質--但其實Stone本身也是人偶,全齣戲的角色都是--那你呢?你有沒有試過,有時候臉部活動有點不受控制……?

     2 ) Anomalisa

    A movie that everyone lonely heart must watch it.

    No human being can be the one we always dream about. And never will be. The life is huge concealing. Watch this movie, make your day blue.

    PS. No it wasn't all about his middle age crisis. It was something everybody is experiencing /experienced.

     3 ) 披着 R 级定格动画的,给成年人的镜子

    今年最好的影片之一,可能是这部没有一个真人在其中,只用了三个演员(的声音),并花了十年时间制作的动画片。

    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Adaptation (2002) (《 改编剧本》)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美好心灵的永恒阳光》)。
    如果你看过以上任何一部片子,相信你早就和我一样,被剧作家 Charlie Kaufman 非凡的想象力,和将这种想象照映进现实之后诞生的奇绝的效果所折服。
    2008 年,Charlie Kaufman 拍了 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影评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结构晦涩难懂,有人则认为导演对生与死、爱与恨的剖析解读鞭辟入里。无论怎样,纽约提喻法后的 Kaufman 消失了。

    对于呈现过以上作品的人,观众会向他期待更多的惊喜。而时隔七年,Charlie Kaufman 也确实没让观众失望。他将一部 2005 年编排过的舞台剧的剧本,用了整整十年,做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 Anomalisa。

    ————————————————————————

    电影的场景在五个地方:机场,出租车,旅馆,「玩具」商店,和家里。换句话说,这是一趟典型的「商务旅行」。
    客户服务专家,畅销鸡汤书籍作者 Michael Stone 从洛杉矶家中飞到辛辛那提,即将在一场客户服务论坛上献上一场励志演讲。他的情绪不高,抑郁,显得有点烦躁。来往行人匆匆,他们都长着相似的面孔,相似的表情。而这仿佛让 Michael 陷入困境,更加焦躁。

    在飞机上,Michael 打开一封多年前前女友的信。前女友在信纸上向他控诉——却发出一个男人的声音。

    <图片1>

    和影片开始时,漆黑的屏幕后调式单一,像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而又似几个人的对话,是同一个声音。

    飞机正在降落。旁边的男人忽然对他说:不好意思握了你的手,这是自然的反应,我通常都坐在我妻子身边。但我确实不喜欢飞行。
    Michael: [不耐烦地] 知道了,没关系。没关系。我说了,没关系![暂停片刻] 好了,现在你可以松开我了吧。
    ——这是影片中 Michael 与他人的第一次接触。他抵触而不耐烦。

    在他走出机场、搭乘出租车的时候,观众们终于反应过来:除了 Michael 自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面孔都是一样,所有的声音也都是一样的。

    <图片2>

    并且,我注意到,无论是出租车司机听不懂他的「英式口音」,还是和酒店服务员反复艰难,总是在问 "What?" 的闲聊,Michael 和周围人的沟通总是有些不畅。甚至连酒店叫客房服务的电话按钮都在和他作对,阻挡他沟通,而他也并无意愿去沟通。
    换句话说,对于 Michael Stone 而言,任何一个人他都毫无兴趣。他被一种巨大的空洞环绕。

    <图片3>


    然而,世事总有例外。就在和前女友交(yue)谈(pao)失败,回到酒店洗澡又和忽冷忽热的喷头发了一通脾气后,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一个女声。

    他疯了似的寻找声音的来源,终于在一扇门后找到了主人。Lisa。

    <图片4>


    Lisa 从不觉得自己会让任何人感兴趣。

    「我很丑。你为什么不喜欢 Emily 呢?大家都喜欢 Emily。她很聪明,又漂亮。而我不聪明,我看你的书都会有不懂的地方,需要拿本字典在旁边。而且我又丑。」
    「我觉得拿着一本字典看书迷人极了。」

    <图片5>


    Lisa 很久没有这样被人爱过了。很久没有人让她觉得自己是美的,很久没被这样柔软对待。她感到难为情,甚至惊惶,逐渐才放松下来。她唱了一首 Cyndi Lauper 的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
    (恐怕这是这首歌最忧伤的版本了,但是「又甜又美,好听哭了」,导演说,「我都要爱上她了」。)

    放松下来的两人躺在床上对话,气氛变得亲密。当 sex scene 开始时,你会忘记屏幕上的是人偶,绝不滑稽可笑。因为感情的真挚、柔软,甚至一开始微微尴尬逐渐渐入佳境的愉悦,已经把你包裹住了。

    <图片6>

    但一夜醒来,事情有所不同了......
    在梦里,他被酒店经理惊悚地告白,又被经理办公室外一模一样的员工们告诫:不要是 Lisa,不能是 Lisa。F*ck me, f*ck me.

    <图片7>


    终于,在他情绪失控的演讲中,观众席上的 Lisa 也变成了对他而言无异的芸芸众生中的另一员,而他则带着从「玩具」商店(他还以为是真的玩具商店)买的日本人偶回到了洛杉矶。


    ——————————————————————

    威尼斯电影节的一段采访里,为几乎所有人配音的 Tom Noonan 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我挺爱 Michael 的。这种感觉总是有,但他会拒绝我,把我当尘埃,让我活得悲伤痛苦。我一直在尝试,一直如此,但是没有用。」

    这可真是一种精妙的解答。

    这个世界没有拒绝 Michael。无论孤独还是痛苦,都不完全是这个世界的责任。找到一种和他者沟通和相处的渠道,即便很狭窄,做出这种尝试和努力;而不是将自己放得无限大(无论这道理听起来多俗),让自己成为自己唯一的关注点。


    Anomalisa 用了一个半小时描绘了 Michael Stone 的内心世界,他是如何遇见了 “the goddess in the heaven” 然而依然坠回旧有的生活中。在影片结尾,导演没有替他辩护和解脱——这个世界是美的,有阳光,Emily 也真的很漂亮。所以,尽管给了他同情,但很明显: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是他的问题,他如何处理这个世界的问题。


    <图片10>

    A closer look at Michael’s expression. CreditParamount Pictures. From www.nytimes.com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动画这种「孩童媒介」来做这部影片时,导演 Charlie Kaufman 回答:

    『首先,为什么不呢?我们认为动画,尤其是定格动画,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可以用来探索不同东西的尝试形式。所以,没有理由不选它。一旦选了,你需要想清楚为什么用、以及如何用这种媒介,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笼统的答案。
    『具体来说,这不是我们选的,而是给予我们的。Starburns Industries 的人找到我,他们就做这个,而这部影片也是在那制作的。Duke (另一位导演 Duke Johnson)在那工作。他们想要拓展这种形式,做一些比传统定格动画更成人的,更精妙的东西。』

    他们确实做到了。定格动画在特定场景下所制造出的 Dream World 的感觉被利用到了最佳。而 Kaufman 一贯的「轻·超现实」风格也通过动画的形式完美展现。


    ——————————————————————————————

    嗯,让我想想,如果以上这些还不够吸引你,David Thewlis (是的就是 Harry Potter 里的 Professor Lupin!)和 Jennifer Jason Leigh (她在八恶人里的表演精彩极了)的配音,和动画制作者在动作和细节上极其精湛的制作也绝对值得欣赏!



    <图片11>
    Charlie Kaufman, with co-director, animation guru Duke Johnson. Ricardo DeAratanha. From Los Angeles Times



      5 Fun Facts About Anomalisa

    1. 技术
    影片所用的动画技术与 Caroline 中使用的技术相同,都是 replacement animation,但 Charlie Kaufman 选择没有将接缝涂抹掉,就让他们留在那里。「因为这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导演说,「不完美。」


    2. 形象
    关于主角的形象,导演组最初找了动画形象制作公司设计。然而,这些制作公司提供的设计都是传统动画的「大眼睛大手」,不够真实。导演组在网上征集「真实的人们」的照片,也没有调到好的。这时候,Duke Johnson 拿来了自己前小舅子的照片——正是大家想象的模样。而 Lisa 则是制作人在餐馆看见的陌生人。”

    3. Fregoli
    旅馆的名字 Fregoli 来自 fregoli delusion,这是一种由于大脑的器质性病变或创伤导致的精神病,会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由同一个人装扮成的。选择这个作为旅馆名字,Charlie Kaufman 并不是在暗示 Michael Stone 患有此病。他只是很喜欢没事儿搜搜各种病名罢了。

    4. Naked
    从主人公衣服上的皱褶,到飞机、办公室、旅馆房间,那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动画团队手工完成的。他们需要做无数张不同表情的上半部分脸、下半部分脸,各种搭配。当然,最难的是做裸体的部分。关于 Michael Stone 的丁丁要有多大,大家意见不一致,于是只好做了好多个。「嗯,到最后,小硅胶丁丁在我们办公室到处飞,出现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动画师 Dan Driscoll 说道。


    <图片9>
    On the set of the animated stop-motion film “Anomalisa.” CreditParamount Pictures. From www.nytimes.com



    5. 赚 钱 啦
    这部影片的第一笔投资是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到的。「为了制作这部独特而美好的影片,脱离传统的好莱坞工作室系统,因为在那里,我们相信你们——观众们——是无法以它最初被孕育时的模样欣赏到这部精彩的作品的。」
    最终,5,770 位赞助人给予了他们 $406,237。这部影片目前以 $8 million 的成本,获得了北美票房 $944,990。



    余不一一,要给还未观影(却居然读到这里!)的各位留一点惊喜。
    这是一部真正的成人动画——我这样说,可不光是因为里面有 sex scene,而是因为这是一部极具 Kaufman 特征的片子。无论是绝不亚于「记忆消除」(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的奇幻细节,还是包裹在情节里的提问和思考,处处都打着 Kaufman 的烙印。许多记者向 Kaufman 寻求对电影的解读,而他只是回答:「这是给你的。这是你的电影。」



    - THE END -

    来自微信号: fire_stealer。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阅读,观影,思考的孤独中与你连结

    更多 bonus gif & video 请~点击这里~
    <图片12>

     4 ) “我不聪明,不好看,你为什么喜欢我?”

    第一次看到少儿不宜的定格动画,讨论的话题也一样少儿不宜。

    Lisa 说8年没有恋爱过了,唯一一次恋爱对象是60岁的已婚上司。她是社会底层,脸上有疤,连服务员的工作都找不到。Michael是成功人士,知名作家,走到哪来大家都能叫出他的名字。他突然离开前女友,10年以后仍然对她还是念念不忘,看得出他并非滥情。他说自己有精神疾病才离开她,这对于前女友来说不算一个诚恳的离开的理由。

    当他听到一个女声,Lisa有别于所有人的声音,他失控了。10年以后他又一次找到了那个与众不同,可以“治好”他的病的人,那个对他来说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是如此害怕失去她,为此噩梦连连。而他还是失去她了,因为他想要的那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她其实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独一无二的伴侣。

    对于Lisa来说,她喜欢Michael是她长期得不到温柔的对待,像一个饥饿很久的人遇到了一桌大餐。她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懂她的人,也就允许他走进她的内心。然而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即使Lisa的声音让他觉得特别,但是当他习惯了她的声音,她其它的行为让他不满时,Lisa对他来说不再有任何吸引力。而处于两人关系弱势的一方,她除了为自己并没有做错的行为道歉,什么也做不了。

    她问他,“我不聪明,不好看,你为什么喜欢我?” 没有什么经验的她把遇到Michael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她将一辈子不能忘记他。而他,把所有生命中重要的人,爱他,和他爱的人,都记成了一张脸。

    虽然我很想说,不好好学习工作就只能留在社会底层被“渣男”欺骗还念人家一辈子的好,对男性的满意的阙值像指数一样拉高,一辈子都找不到好对象。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社会底层并不是不努力,成为社会上层也未必事事如意开心快乐。

     5 ) 亲友很多但依旧孤独的城市狗都该看看

    威尼斯电影节第七日迎来了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动画片《失常》。为什么会期待《失常》,有两个理由。第一个,这是一部R级定格动画(木偶),什么是定格动画,把物体一格格拍下来,每一格都做细微的运动,进而连起来播放产生运动的电影效果,我们以前看到的《僵尸新娘》、《玛丽和马克思》都是,作为非常久远的一种动画制作形式,它的优势是其他动画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什么是R级,就是17岁以下必须由家长或成年监护人陪同才能入场观看,影片会涉及暴力、裸露等等。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导演之一便是查理-考夫曼,这位好莱坞的鬼才编剧,手中握有一座奥斯卡原创剧本的小金人,和原创剧本、改编剧本各一项提名。他总是会给人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纵然这是他与人合导的一部动画,它玩出新意的部分非常值得期待。

     这不是一部非常商业的动画片,完全没有《僵尸新娘》或者其他3D动画片那样热闹的场面。故事讲了一位畅销书作家出差去一个城市做演讲,在旅馆他感到了孤独和抑郁,进而想要找到一个人陪伴、抚慰的故事。创作者试图把现代生活里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摆在桌面上进行探讨,有的人觉得它的主题是这个中年人遭遇中年危机,我不同意,这个主题太俗套了。

    在影片中,城市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作家的家人、朋友很多,却总是感到没有人爱自己;作家的前女友,在二人分手后一直处于单身状态,未曾恋爱;作家从窗子向外张望,隔壁楼的窗子里,一位单身男子对着电脑自慰;作家所住的宾馆附近有一家性用品店,寂寞的人在那里买性工具陪伴……这些不单单是身处中年危机的男主角所具有的症状,而是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病态之中。

    这部动画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配音。它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男声配音,男人男声,女人也是男声,包括他的前女友、家人、饭店的服务员、同住一家宾馆的女士……这些拥有男声的女士们,无一不是戴着一张面具的人格,深深陷入刚才所说的病态里。但唯独作家的一夜情对象保持着女声,这位女士没有美丽的外貌甚至脸上还有伤疤,她敏感、自卑,照顾对方情绪,温和而恬静。但是,一夜情之后的早上,两人谈话陷入日常琐碎事后,女士开始变成男女同声,最后彻底成为男声,男主角抱头而窜。

    另一个亮点在于,电影还有些许惊悚元素,因为是木偶动画,人脸是组合而成的,隐喻现实中人人都带着社交面具一般,他们生怕自己的脸掉下来,露出本来面目。这一点尤其戳痛我,因为我本身也像是这部动画的其中之一,单身那么久的原因或许就是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戴着面具,其他人很难发现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又谈何爱上我呢。

    整部电影虽然是R级,但并没有那么燃的场面,除了日常的粗话,裸体,完整的木偶泡妞、做爱过程以及性用品店……再无其他大尺度元素。看的时候,老外们时不时会哄堂大笑,我多少有点纳闷他们笑点到底有多低!所以期待火爆场面的人应该会失望,但是想看一个温情小品的人,倒不妨期待一把。

     6 ) 蚀骨的落寞,浓烈的忧郁。

    被考夫曼这个心思细腻的悲观主义者击溃了。一见钟情大约就是如此:世界是灰色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面孔,用同样的声音说着同样的话。(发觉这个设定的瞬间大概是今年最奇妙的观影体验。)这时她出现了,声音就像天使,只有她和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同。但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梦吧,是吗?为什么没有人旗帜鲜明的站出来讨厌那些打着爱情的旗号猎取新鲜诈骗真心,事后还一副受害者状痛苦的男人们啊!电影最后丽莎写下一封傻且天真的信,道出无意义的真谛:这个世界,痛苦的人,就算有高的阶级能轻易获得一切,但依然痛苦;善良的人,被骗被伤,平凡没有光彩,快乐却是真的。
       故事普通,形式却异常有效,考夫曼用千篇一律的声音和面孔来重演当年《纽约提喻法》中的绝对孤独,但震撼和深度也随着简单化的形式弱了许多。开头的信件与结尾的留言形成精妙回环,此时的Lisa又演变成十年前的Bella,所有的非同寻常都在陌生的面纱被揭下的一刻速朽。影片整体给人一种怪诞的不适感,也许是源于定格动画的滞后和僵硬,也许是源于人物面部细节的高仿真,也许是源于统一声音的设定。让人联想到《迷失东京》和《在云端》,讨论的命题仍是人类的永恒孤独和抵抗庸俗的徒劳尝试。Lisa变成常人的过程是让人绝望的,似乎象征着所有的美好都是转瞬即逝。
       蚀骨的落寞,浓烈的忧郁,我和世界之间隔了一面厚重的城墙,无意打破,不愿挣脱;没有哪个个体与自己完全合拍,没有哪个心灵完全共振,没有谁能体察到任何一个其他人所处的困境和焦虑,人人都是孤岛,这真是最最绝望的事。

     7 ) 我为何约炮

    昨晚在家附近的电影院看了Anomalisa,本来未抱期待的影片却给了我一个蛮意外的惊喜。

    剧透意义不大,因为全片内容实在少之又少,剧情简介就把内容说完了。对我而言,更多惊喜是在观摩动画本身的细节和完成度,作为定格动画来说,这部动画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虽然某些细节会有跳色的情况,但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真实度都是可见一斑的。剧本的对话也非常棒,对于人物的描摹和心理细节的展现都可见查理考夫曼的功力,不愧是直男小清新第二把交椅。(Richard Linklater无人超越谢谢)

    说说感想吧,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成年女性,一个自认为先锋的女性,我一方面赞叹导演文艺自恋软绵绵的叙述中年危机,对本我自我超我的深刻隐喻;另一方面呢,也对全片的着墨点以及绕着弯儿扭扭捏捏的为男性开脱的姿态表示不齿。

    —————————我是严肃吐槽的分界线————意志不坚定建议不要看下文————————



    大家都是成年人,寂寞就寂寞,借酒装疯就借酒装疯,约炮就约炮,四十多岁的人了能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好么!约炮这件事情跟减肥一样,是个结果导向性的事件,打了一炮一拍屁股走人大家天涯各自飞那就叫约!炮!你为什么约?约得体面不体面?约得时候走没走心?有没有给人家买酒喝?有没有给别人做早餐?有没有为别人肝肠寸断?THEY DON'T MATTER! 请跟我一起读,一於约,约,破奥,炮,约炮就是约炮!没什么好解释的。就像你减肥,不管你吃没吃苦,偷没偷吃,瘦就是瘦,成功就是成功,其他都不重要。

    我对约炮没有偏见,我只是觉得男性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为自己开脱,女人不是受害者,女人不是Lisa,All women can get any dicks they want as long as they are women! 约个炮还恨不得当一次救世主真的很没必要,我们女人清楚,你睡我,我也睡你,大家公事公办,请不要附加不必要的服务好么,查理考夫曼大导演,现实是2016年,手机一直向右滑就能找到饥渴的男男女女,你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哦。

    尤其是整部片子充斥的直男癌的自恋情节,让我看完后分外反胃。男主角,大家也看到了,赵本山似的,女人们认为他”He's gorgeous“。不就是一个成功学作家,整个跟TFboys似的,全世界人都在议论他,走哪儿都是”OMG,it's Michael Stone“。人家跟你客气客气,怕尴尬,嗒嗒呛,你就觉得全世界人都想跟你唠嗑。尤其是结尾,Lisa重新拾起了自己的人生和自信,走向更加灿烂光辉的远方,是的,直男们,你们的鸡巴都是金镶钻的,射出来的都是钻石加铂金,女人被你用一次,人生改变。

    回到我的题目,我为何约炮,其实很简单,男人们,You were just thinking with your dicks! 其他的理由,失常不失常?结果如何?女人会不会一辈子记得我?Who the fuck cares!!!

    四星给影片质量,扣分扣在价值观,我不喜欢,但是仍旧推荐。

     短评

    蚀骨的落寞,浓烈的忧郁,我和世界之间隔了一面厚重的城墙,无意打破,不愿挣脱;没有哪个个体与自己完全合拍,没有哪个心灵完全共振,没有谁能体察到任何一个其他人所处的困境和焦虑,人人都是孤岛,这真是最最绝望的事。

    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对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对所有的旮旯暗角腌臜毫不留情,统统曝光,但也正因如此,观影过程太难受了,包括人物造型,实在是部超超级难看的好电影。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这是部用声音来表现的电影,千篇一律的低沉声音中出现女声,激情过后也消逝了,结尾部分的丽莎的声音以及日本娃娃声音是女声,只能说幸福都是幻梦,而孤独却是永恒。

    15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被考夫曼这个心思细腻的悲观主义者击溃了。一见钟情大约就是如此:世界是灰色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面孔,用同样的声音说着同样的话。(发觉这个设定的瞬间大概是今年最奇妙的观影体验。)这时她出现了,声音就像天使,只有她和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同。但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梦吧,是吗?

    1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影片整体给人一种怪诞的不适感,也许是源于定格动画的滞后和僵硬,也许是源于人物面部细节的高仿真,也许是源于统一声音的设定。让人联想到《迷失东京》和《在云端》,讨论的命题仍是人类的永恒孤独和抵抗庸俗的徒劳尝试。Lisa变成常人的过程是让人绝望的,似乎象征着所有的美好都是转瞬即逝。

    24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丧且孤独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B】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块能用真人电影表现吗?”,考夫曼对世界的怀疑在动画形式下显得更荒诞了

    28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尺度最大的动画片,中年危机,有点闷。

    33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还行

    垃圾,就算获得了奥斯卡也不能说明啥。

    36分钟前
    • 比多
    • 还行

    观影时一直把男主想象成乔治克鲁尼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世人皆病态,人身变换症,爱是一缕光,总在寂寞时;千人一声,孤独如你,不要入戏太深,也不要脱离人生

    4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较差

    这部诡异的动画片讲述的,正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如果只想着诗和远方,眼前的一切都必然苟且”,“觉得眼前一切都是苟且的人,不是因为太热爱诗和远方,而是因为他自己就苟且”。我怀疑这是查理.考夫曼的夫子自道。虽还是他一贯的脑洞,带着墙裂的个人风格烙印,只不过比起

    4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故事普通,形式却异常有效,考夫曼用千篇一律的声音和面孔来重演当年《纽约提喻法》中的绝对孤独,但震撼和深度也随着简单化的形式弱了许多。开头的信件与结尾的留言形成精妙回环,此时的Lisa又演变成十年前的Bella,所有的非同寻常都在陌生的面纱被揭下的一刻速朽。

    4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考夫曼的剧本依然将绝妙的呈现方式与几近残酷的精准和悲观结合,深深潜入心碎、孤独与恐惧之中。以为特别的人能为乏味沉闷的日常赋予某种意义,她却在一场噩梦后渐渐溶解在千人一面的灰暗世界中。毕竟孤注一掷地想从他人身上寻找幸福,是多么不可能的一件事。

    52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查理·考夫曼首部人偶定格动画(还是限制级的),获2015威尼斯评审团大奖。一个人前是成功学大师人后则孤独而疲惫的中年男人的一夜情故事。千人一面与千人同声的呈现方式更彰显出了主人公对交际的厌倦,如此颓丧而失落。纵使是唯一具有女声与特异面孔的Lisa,也终究在阳光下失掉了新鲜的底质。凶猛炽烈的激情在死水一潭的生命中耗散得太快,徒留异域的人偶面面相觑。短暂的失常注定要堕退为恒久的庸常。(8.0/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威尼斯评委会大奖(好久没有动画入围了!),这个故事只能用动画来表现,把主观用到极致了(只有最后一个是客观镜头!),但是这种极简相信也是工期问题(考夫曼明明是极多主义的……)。考夫曼拍什么都脑洞如此大,这也是他拍什么都一片叫好的原因啊。

    5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已婚老男人约炮无知女粉丝的故事,失常不过是中年危机的代名词。迷失东京+在云端,细节赞但三观乱,最后居然虎头蛇尾就结束了。这是史上第一部限制级定格动画吗?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配音处理有趣,一夜情动心的女人声音才是女声,但当她开始谈论生活的那刻,声音又快模糊变成其他大众那样粗糙。#大叔有点快#

    1小时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看海报小图,以为查理•考夫曼生动地刻画出赵本山的近况。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为什么没有人旗帜鲜明的站出来讨厌那些打着爱情的旗号猎取新鲜诈骗真心,事后还一副受害者状痛苦的男人们啊!电影最后丽莎写下一封傻且天真的信,道出无意义的真谛:这个世界,痛苦的人,就算有高的阶级能轻易获得一切,但依然痛苦;善良的人,被骗被伤,平凡没有光彩,快乐却是真的。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