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暴君第一季

    暴君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5

    主演:亚当·雷纳,詹妮佛·芬尼甘,阿什拉夫·巴姆,莫兰·阿提艾斯,诺亚·西尔弗,艾丽丝·克里奇,亚历山大·卡里姆,卡梅伦·格哈雷,茜贝拉·迪恩,安妮·文特斯,法瑞斯·法瑞斯,莱斯利·霍普,基翁·亚历山大,Raad Rawi,Mor Polanuer,Doraid Liddawi 

    导演:格温妮丝·霍德-佩顿 

    猜你喜欢

    • 第10集完结

      星际迷航:皮卡德 第二季

    • 第8集

      昆妮

    • 已完结

      昆妮第一季

    • 第13集

      德州巡警 第四季

    • 第04集

      权欲第二章 第四季

    • 第3集

      异色国度:出逃之旅

    • 第2集

      熊家餐馆 第三季

     剧照

    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1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2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3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4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5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6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16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17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18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19暴君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暴君第二季》是由格温妮丝·豪特尔-佩顿执导,亚当·雷纳,詹妮佛·芬尼甘,阿什拉夫·巴姆,安妮·文特斯等主演的电视剧,于2015-06-16(美国)首播。

     长篇影评

     1 ) 有剧透,但也推荐想看还没看的朋友进来,希望别让这剧再害到后来者

    有剧透,但是你如果看完前三集,看下去就没问题了。或者你一点没看就看了个预告,也欢迎你继续看下这篇评论,因为这是一篇劝退的评论。

    看完前三集后面就不用看了,越看你会对这剧打分越打越低,最终就跟我一样。

    警察各种不专业就不说了,这具尸体男的女的,是否有整容,男主看的一清二楚没有一点难度,为了剧情需要在结尾告诉你,为了男主自己找到证据,各种现场遗漏证物。浴缸有塑料、针头遗留算是比较含蓄、仓库空地直接留空的针管。

    监控能看到少女手臂的刺青,却完全没有从这方面开始侦办,男主也是早早看到,甚至他都知道女儿为何要刺青,却也不一开始从这开始找,女记者这里显得略微可以说得通,因为她要交易情报所以没有提及这条线索。

    我个人不知道台湾那边整个网络媒体在此类事件的情况下,是个什么情况,但是警察要通过看电视新闻才知道媒体最新进展,这未免有点不太像2019年发生的事情。为了推理和剧情需要,坏点监控还是能接受一点的。但是医院里面这样杀人也太假了点,这又不是抗战片谍战片。

    整个剧情在第四受害者,刘光勇那里开始一路走下坡,平淡无奇的内容,不知为何要用上这么长的篇幅。

    再说下,该剧和一部韩国电影《奥罗拉公主》一部分内核很相似,奥罗拉公主中当我知道罪犯和负责调查的警察原来是夫妻,直接从悬疑变搞笑片,老婆在那杀人复仇,老公在那查案,知道是谁还瞒着自己的同事。《谁是被害者》也这个套路,当剧情里大概判断到女儿是犯人的时候,犯人和警察是一家人,这片就不悬疑了,成了家庭伦理剧。《奥》与《谁》的男主都是那种卷毛加眼镜的类似造型。两者犯罪现场都留有一个标记,前者是卡通贴纸,后者是遗愿蜡烛。暂时就回想起这些。

    本剧最大的问号在哪?男主这种怪胎、怪咖是怎么能结婚生子的,这个你用2集的篇幅来写一下,大概我还能更看得进去一些。做事这么严谨的男主,怎么把危险化学试剂药品放在家里,门开了一条缝什么的,你能接受吗?我不能接受。男主老婆知道男主这样,家里这么养小孩也是没有一点警惕性吗?这也说不过去啊。这还是2019年,你搞个红外线之类的报警器什么的也不是太难吧。(其实这段意外的剧情我觉得是借鉴了一首韩国歌曲的mv,因为是女子,mv拍的挺好看挺感人的,歌也好听)。

    本剧最大被害者是谁?就是我们这种看完全剧的人。

    最后再劝一下,各位如有缘能看到我的评论,千万别看这剧,要看的话第三集之后也别看下去了。

     2 ) 【KellyWu评测组】一次失败的推理小说改编

    也许豆瓣电影简介已经将本剧翻拍自天地无限的《第四名被害者》删除了。所以本文会从原著角度切入,分析原著和本剧的异同,但无论从原著方面来看,还是单看剧集的质量来看,本剧的完成度较为一般。前面吊足口胃的悬疑谜案、重口猎奇的尸体装置、克制写实的科学鉴识画面呈现(至少比隔壁家法证先锋4高科技鉴证,来的有意思吧)以及耐人寻味的角色关系,后半部分我已经觉察到苗头不对劲,基本就是很拖沓的节奏,到大结局时,质量却更是一落千丈,笔者可能还没到三十而立的时候,但是这种所谓的大条道理说教,我在十年前就觉得颇为反感。正所谓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是看到本剧结局生硬说教式的台词灌输,犹如潲水味的鸡汤,我这几天肯定是过不好了。

    截取自外网的新闻,原来已经有韩国影视制作方拿下版权,近几年韩国的类型编剧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也许是他们本土的类型小说家都去当编剧吧,甚至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改编能力——将比较普通的原著,改编成佳作,本人还是相当期待韩国的影视改编版本,因为原著《第四名被害者》,我真的很喜欢,亦相当信任韩国编剧的能力。

    再说回原著《第四名被害者》,虽然豆瓣读书没有出分,甚至个别评价也不是很好,但是个人认为绝对称得上华文推理的佳作,几乎是一气呵成、超乎预期的阅读体验,开篇的“方梦鱼连续杀人案件”揭开本小说的神秘面纱,留下凶手认罪自杀,但是死者尸体却一无所获的悬念,故事围绕此悬念逐步展开,通过新闻媒体的角度切入,接二连三找出死者猎奇的尸体,反复刻画书中角色心理活动的变化,使得主人翁和配角塑造立体化,再加上每一章后都有各种媒体内容相互映衬小说内容(类似博客、新闻采访、新闻节目、脸书),同时赋予小说中独特的新鲜感和现代感。真凶虽然并不令人意外,但是真相大白的时候,交代的线索以及伏线均有合理的回收。至少是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过程,还有丰富的人物塑造。

    网剧除了保留媒体人徐海音(茵)这个重要角色和以猎奇的尸体装置噱头之外,完全跟原著是两种走向的故事,《谁是被害者》也就结尾提到《第四名被害者》里的案件,实话说要是编剧按照原著的故事走向来拍,完成度绝对比你们硬造的故事好很多,个人对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予以谴责。

    来自完结集尾声的截屏

    再聊一下演员选角方面,张考全倒是没多大问题,当然张考全其实结尾的情绪掌控还没有很到位,导致观众会有尬尬的感觉,不过倒不是关键,至少前面几集塑造这个角色是成功的。拉跨主要在于林心如这个角色上面,表演浮夸缺乏质感,台词因为编剧的问题富含潲水味的鸡汤味道,反正就是很俗套那种我是正义的小天使是社会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诸如此类的……摆脱能不能别让林心如接这个超乎她能力之外的角色,她的演戏水平明明还停留在大明河畔的紫薇啊,我相信至少许玮甯去演林心如的角色,完成度亦会高出许多。

    取自于豆瓣

    当然王识贤和许玮甯的表演还是水平线以上,尤其许玮甯这个演员,她早已不是那个和袁湘琴争江直树的 裴子瑜,演技不断进步之余,隐隐约约有湾湾悬疑恐怖类第一女主的感觉。在程伟豪的《红衣小女孩》《目击者追凶》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陈正道的《记忆大师》短短几个镜头就令人印象深刻,接下来陈正道《秘密访客》,许玮甯会拿出怎么样的表现出来,我们大可拭目以待。《谁是被害者》中,她成熟自然的表演,神态表情拿捏相当到位,台词虽然大多是轻描淡写地念出来,但就是给出的感觉是掷地有声的。 当然悬疑恐怖类的导演们,为什么会比较青睐这位演员,很大可能是因为许玮甯身上具备那股混血儿的异国风情,会赋予观众一种特别的神秘感。

    电影制作和细节处理方面,单看网飞华语网剧角度来看,算的上制作精良吧。开头警官入场调查尸体的电梯长镜头、前几集重口味的尸体装置呈现、还有一些远景镜头和背景音乐配合以及角色抒发情感的镜头把控,我还是觉得挺ok的。主要还是剧本拖后腿,有一说一,这样的剧本配不上本剧的制作团队。

    最后回归到网剧评分上,1778人评价,8.3分,还有很大潜力空间下降,我个人认为至少下降到7.3-7.5空间,豆瓣友邻打分的不多,现今只有桃姐打了四星(其实是七分),如果不考虑原著小说的话,本剧我会给三星,但一旦考虑原著小说,就感觉人不好了,那就两星为敬吧,希望网飞可以继续买多点推理小说来改编,同时亦希望下次编剧拿出更好的表现出来。

     3 ) 我要为Netflix的播出方式说两句

    讲真的,这部包括之前看的《人间课堂》,整体观影下来我个人认为都要比现有的分数略高一些的,但是实际上8分出头在豆瓣的电视剧板块并不太够打。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网飞的播出方式。众所周知Netflix是少有的会一次性全集播放的视频网站,这种运行方式会造成观影的连续性。这其实是好事,但是对于其在观影平台的口碑评价上就相对很吃亏。

    举个栗子,之前ocn的《火星生活》其实整体看来并不会比被害者好太多,包括最近的mbc的《365》,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比《人间课堂》更好,但是分数却相差明显。其实究其原因我还是觉得与这种播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次性放出全集固然使观众有了流畅的观影体验,但是相对的,观众更像看了一场8-10小时的电影,由于连续观看,所以其中的缺点或不合理处也会被持续放大。相反,如韩国电视台的播出方式,更看重与观众的互动,因此即使某一集有一些瑕疵,但是由于结尾的悬念和反转会无限弱化这种缺点,而只要结局不崩的太厉害,对于已经有感情的观众来说一般不会有太大程度的改分。因此电视剧的分数往往比电影要高很多。

    其实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对于这种一次性放完全集的电视剧来说,是不是也能以稍稍宽容的分数来对其进行评判呢(唉,其实只是稍稍有点鸣不平啦!)

    话归正题。其实《谁是被害者》对于我而言是有些些失望的,毕竟在看过《与恶的距离》和《想见你》之后,对台剧期望还是蛮大的,又是和网飞合作的犯罪悬疑。但是看完后其实有点好像讲了很多但是啥都没深入的感觉。(唯一惊喜的确实是场景道具布置,很逼真)

    影片从疑似过气歌星死亡到之后一系列的死亡引发最终悬念到达高潮,其实整个过程看下来还是流畅的。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刘光勇这个角色。还特地搜了一下,演刘光勇的这个角色明明还是个老戏骨啊?但是对于刘光勇这个这么重要的角色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抱歉和悲伤完全浮于表面,完全感受不到那种深入骨髓想要自杀的抱歉。就,其实刘光勇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其实是后期破解整个案件的关键,但是真的给我的感觉太拉胯了!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就,中规中矩,其中穿插了很多想要说,或者可以继续深入说的话,比如资本和政治持续勾结,比如过气明星的痛苦,比如少数群体如何能够正常的生活,以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实最后一条还不太准确,江晓孟的成长其实还掺杂了太多这样那样的东西。那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个啥呢,好像都涉及了一点,又好像都很弱?

    影片最后徐海茵和李雅均的对话就好像鸡汤和邪教的碰撞,最终鸡汤获得了胜利。

    ps:吐槽下说林心如演技好的,当林心如表情正常的时候确实还行,但是当她癫狂的时候那个瞪眼+青筋暴起的绝活,实在....你们看那个表情不会想到大宝贝吗???大宝贝一生气起来也是这一招...

     4 ) 他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痛苦

    上一年有一个在家乡的表哥自杀了,没有去考究是不是事实的全部,只听到妈妈说,手机身份证都没有带上,走到河边,咚的一声就跳下来了。

    今年刚刚发生在上为身边的事,老公的两个孖生表妹在家和农药自杀了,也是毫无预兆。

    我觉得要自杀的人,大多数都也没想过自己的死是否有意义。像剧中刘光勇的太太说,他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痛苦。

    在面对痛苦想拉着我不去自杀的是:我还没找到一种必死无疑并且没有任何痛苦的死法;我的尸体不能不麻烦到任何人去处理;我还有爱我的亲人朋友呐~活着,确实需要更大的勇气啦!

     5 ) 无码的大尺度,这新出华语剧可真敢拍啊!

    近两年,网飞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拓展华语剧市场。

    遗憾的是,结果却并不理想。

    从噱头十足的《罪梦者》,到后来的《极道千金》与《彼岸之嫁》。

    评分一路下跌(7.1,5.8,4.9),让观众大失所望。

    最近,又有一部网飞出品的华语剧来了。

    万万没想到,它竟然实现了口碑逆袭,为网飞打了一场翻身仗——

    谁是被害者

    导演:庄绚维 / 陈冠仲 编剧:梁舒婷 / 徐瑞良 / 黄雨佳 主演:张孝全 / 许玮甯 / 王识贤 / 黄河 / 李沐 上映日期:2020-04-03(中国台湾)

    集数:8 单集片长: 60分钟

    这是上个月末刚上线的一部剧集。

    截止目前,豆瓣评分8.1,是网飞目前出品的华语剧最佳。

    此剧改编自台湾畅销小说《第四名被害者》。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犯罪悬疑题材的作品。

    剧集不仅延续了原作烧脑和推理的部分,在尺度上更是大到惊人,且完全没有马赛克。

    每集的开头,都有一段郑重提示。

    注意这几个关键词:“暴力场面”“身心不适”“斟酌观赏”

    这可不是在吓唬人。

    第一集刚开始,就出现了浴缸里“溶尸”的特写镜头。

    到了第二集,被焚烧的“焦尸”又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就连主演之一的许玮甯也表示,被剧中“尸体”的还原程度吓得反胃。

    (手动马赛克,给大家感受下)

    尺度之外,这部剧真正大获好评的部分,是其精妙的设定和紧凑的剧情。

    男主角方毅任(张孝全 饰)是一名患有亚斯伯格症的鉴识官。

    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亚斯伯格症被认为是自闭症的一种,其主要症状为社交困难、沟通困难,以及个性偏执等等。

    而鉴识官的主要工作,就是从犯罪现场取证,并运用相关专业技能来辅助推理、帮助破案。

    这两个特征结合,将方毅任变成了个不近人情、只关心案件的“怪人”。

    而女主角徐海茵(许玮甯 饰)和方毅任恰恰相反。

    她是一家知名媒体的资深记者,在职场打拼多年,深谙人际往来之道。

    她可以为了获得一手资讯,八面玲珑、谎话连篇。

    不仅如此,她还和在私下和警局的人交往密切,以套取各类案件的最新消息。

    这两个看似水火不容、格格不入的人,却因为一起连环杀人案被联系在了一起:

    一名失踪女歌手,被发现死在了一家旅馆的浴缸里。

    浴缸里放置了浓度极高的强酸,被发现时,尸体已经面目全非。

    发生命案的旅馆房间里,没有他人进出的痕迹。

    而女歌手尸体的死状,竟和她未发表的最后一张专辑封面照一模一样。

    一时间,这起骇人听闻的溶尸案,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女歌手的专辑也成功发表,并且销量惊人。

    当方毅任介入尸体调查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女歌手明明有整容史,可是这具尸体的面部骨骼却毫无整容痕迹。

    更惊人的是,根据尸体的下半身骨骼特征可判断,这应该是一具男尸。

    换句话说,这名死者并不是这个女歌手。

    那死者到底是谁?为什么死状要模仿女歌手的封面照?失踪的女歌手又在哪里?

    这些疑问尚未解决,很快又发生了第二起命案。

    在一栋还未完工大楼里,发生了焚尸案。

    尸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无法确认身份。

    但是在尸体附近,却发现了一张工牌。

    工牌上的工程师,恰好就职于这栋大楼的开发商。

    经过警方的尸检和调查,发现这名死者并非工牌上的人。

    她真正的身份,竟是上一起溶尸案中被认为的死者,也就是那名失踪的女歌手。

    不仅如此,这两具尸体都有一个共同点:死前体内被注入了大量的麻醉剂。

    也就是说,这两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个人所为。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一个死亡的人,就是工牌上的工程师。

    果不其然,很快警方又发现了工程师的尸体。

    与此同时,第一个旅馆中的死者身份也查明了:

    他是一家夜店的男服务生,从小有性别认知障碍,并渴望成为女性。

    随着案件逐渐深入,死者的身份都渐渐明晰。

    但真正的凶手,直到现在仍然销声匿迹。

    警方通过总结了这几起案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每一个死亡的人,都在死前完成了自己难以实现的愿望:

    服务生希望成为女性,在死前扮演成女歌手,愿望达成后死在旅馆。

    女歌手希望发表专辑,在死前专辑大卖,愿望达成后死在大楼。

    工程师希望揭发自己所在的黑心公司,在死前成功揭露,愿望达成后死在仓库……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计划和预谋、精心设计的连环杀人案。

    至于凶手是谁?TA为什么要帮助死者实现愿望?又为什么要杀人?

    这些谜题就不过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剧中寻找答案。

    同为犯罪悬疑题材,为什么《谁是被害者》能够超越《罪梦者》,获得观众的普遍好评?

    在我看来,是因为此剧在人物设定和剧情设置上,都体现出了华语剧里难得的用心程度。

    先来说说人物设定。

    张孝全饰演的方毅任,患有亚斯伯格症(和美剧《非典型少年》的主角是同一种病症)。

    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主创团队找来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指导,使得这个人物的言行更贴近真实。

    片中有一场戏让人印象深刻:

    方毅任和徐海茵在停车场,商榷利益交换的条件。

    上一秒,方毅任还认为自己占据主动,振振有词。

    可当他发现自己的把柄被徐海茵握在手中,被对方威胁时。

    他马上变了一副脸色,然后徐徐走回自己的车内。

    性格中狂躁、偏执、近乎疯狂的部分,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彻底爆发。

    当他发泄完情绪,下一秒,又无缝切换回冷静理智的状态。

    他巧妙地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优势,和徐海茵交换信息。

    一个在极度狂怒与极度理智之间摇摆的病人形象,由此鲜活地立了起来。

    徐海茵这个角色同样如此。

    主创团队找来了专业的记者,去研究和发掘他们身上的工作状态,用于剧中的角色塑造。

    片中有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戏:

    徐海茵为了采访第一个死者(男服务生)的家属,谎称自己是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

    她事先做了一系列小动作:

    衣服,从低胸衬衣换成了纯白色的卫衣。

    头发,从披肩扎成了马尾。

    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博取受害者家属的好感与信任。

    更绝的还在后面——

    为了完美营造一个人畜无害的社工形象,她在出发之前,刻意灭掉了自己还没抽完的烟。

    可是,当死者的妹妹出来后。

    徐海茵意外地发现,其妹妹也喜欢抽烟。

    于是她又马上掏出烟,和死者妹妹坐在台阶上一起抽。

    这几处细节上的动作设计,已然将一个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记者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除了人物设定上的走心,《谁是犯罪者》在剧情上也值得一提。

    剧集围绕着连环杀人案展开,环环相扣,层层解密。

    最重要的是,在紧凑的剧情和精巧的故事之上,它将矛头直指当前普遍存在,却不被广泛重视的社会议题:

    性别认同、校园霸凌、企业压榨、外貌歧视等等。

    从剧名开始,主创团队的“野心”就昭然若揭——

    他们并未将镜头聚焦于作案手段高超的加害者,而是重点关注这一个个不被社会关心和重视的受害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底层人物群像。

    通过这群想要放弃生命的人,来反映社会问题,并探究其背后自杀动因。

    以此引发大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杀群体的关爱。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有约30万人自杀。

    走向自杀的现实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情感上的共同点却殊途同归:

    这些下定决心去自杀的人,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在乎了,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活着没有意义。

    这点恰好和鉴识工作形成一种悲伤的联结——

    因为鉴识人员的职责,就是通过细枝末节的线索,去还原死者生前的每一个细节,去关心死者生前的每一件小事。

    正如制作人曾瀚贤所说:

    “鉴识科学有一句话,生前没有人在乎你是谁。

    当人死了,却拼命用各种方法查出你是谁,可惜伤心的点在于,人已经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谁是被害者》想要探讨的核心,仍然是对于生与死意义的思考。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死亡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答案。

    但《谁是被害者》给出了它的答案:

    不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我们都在选择过出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有价值地活着,有的人选择有价值地死去。

    但是,那些选择有价值地死去的人,却忽略了一点:

    死亡何其简单,又何其短暂。

    一直努力活着,才是最大的考验。

    活得有价值,是比死得有价值,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本文作者:张不才

     6 ) 如果进错视角,大概很容易义愤填膺吧

    我认为这部剧更多不是为第三方的上帝视角提供道德审判用的,

    而是给观众们展示

    因为种种已经不可抗不可挽回的因素造就而成的心理创伤者们

    自我互搏冲突反复探寻之后的自我和解与相互疗愈。

    这种感觉在看最后一集女记者与林心如饰演角色之间的对话时特别特别强烈:

    这已经超越了两个具体角色的争论,更像是一个饱受煎熬的心灵的左右手互搏,抉择到底是生还是死,到底如何生,到底怎样面对死,哪一种选择才是真正的减轻痛苦,或者说对未来的希望是否能够治愈痛苦。

    不然,很多结论就非常显而易见而且很容易让人义愤填膺——

    你再觉得别人可怜,你也没有替别人选择死的权力——不管你是这个可怜病人的护工还是可怜女人的丈夫或爹;

    有病就治病,把结婚当药方的脑子尤其要的是赶紧治疗而不是结婚生女祸害下一代;

    明知道人家有病还跟人家结婚了(满警局都知道的事不会当老婆的被蒙在鼓里吧)、结婚之后还用一般家庭期待对病人要求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了只会指责吵架就是不正确教育下一代,难到活不下去也不去找前夫是有多大仇恨;

    当然,以上这些bug,包括逃过死刑的绑架犯怎么那么大魅力让老婆如此死心塌地也都可以理解为剧作瑕疵——没有有力的侧面描写给观众足够的信服力;

    又或者,可以理解为:即使现实生活里,也没有谁能那么无懈可击,完美避开一生里所有的错误选项,根本不给不幸故事开始的机会。

    看得出这部剧奔着电影的制作理念与劲头去拍摄了,艺术性与批判性都没有成为商业性的阻力,已经很难得。

    发现呆湾省的剧真的有一些还满努力地避开同类型套路的在做认真的表达,这种多方积极努力的态度就很赞了。别的不说,单是女记者那一条线就秒杀绝大多数内地国产剧和好莱坞行活儿里Dior癌思维下的添乱拖后腿女主花瓶人设。

    为这些肉眼能见的诚意,再加一星。

     短评

    netflix资本的注入,东亚文化产业必然形成新阶段,日韩及台湾看来复苏势必成然

    8分钟前
    • 小毒物
    • 力荐

    林心如

    10分钟前
    • 你的
    • 力荐

    很好看,喜欢林心如~

    12分钟前
    • 鬼束千寻go
    • 力荐

    这部剧还真的蛮不错的,特别是林心如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不是主演,只是特别演出。但是超强素颜出演,还化了老年斑、家暴后的伤痕等特效妆,是真的很不错,让人看了就觉得她是李雅钧,没有林心如的影子。最主要是眼神戏真的超棒,有一幕是摘下口罩笑了,那笑容看了都会有害怕。和以往不同,饰演这么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不正常的人,林心如确实表现得很好,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戏,实力演员👍👍👍

    17分钟前
    • KIAWFY
    • 力荐

    3.5 一群想要放手的人,和几个想要抓住的人。每个被害者都加入了自己的议题和社会元素,联结在一起还是觉得不深刻,倒增加了推理的娱乐性,苏可芸比较有趣。许玮甯和张孝全稳定发挥,林心如的演出竟是有突破的。最后一集台词写得不好,活下去的意志讨论还不够公允

    20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剧情很紧凑,林心如演技非常可,值的看!

    23分钟前
    • 懒喵喵爱叫唤
    • 推荐

    7分,开场很重口,果然网飞尺度可以。悬念也不错,不过中间往后几集就有点弱了,大概朝着你能想到的方向推进。张孝全这个角色有点意思。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们不要放弃好不好?”我心中本年度目前为止最佳台剧。网飞出品的几部华语剧里,罪梦者和这部是最喜欢的两部,但是也说不好自己到底是更喜欢哪一部的结局。张孝全在两部里面演的都是苦大仇深的角色啊,但是每次他演苦大仇深的,都很好。许玮甯很好啊,第一次看她,有点喜欢上。林心如表现很惊艳,但是我觉得稍稍有一点过。

    32分钟前
    • 国产无籽红提
    • 力荐

    林心如演技很👍

    34分钟前
    • ssnyvk点缀
    • 力荐

    还好,口碑吹的来势汹汹,可过程比较乏味,看似在不断延伸却也在原地踏步,靠重口味道具博眼球,警察和鉴证科办案能力一般,全靠现实阻力推进,偏故弄玄虚的刻意伪装,前几集还未见出彩的段落和角色,但也能继续追下去,不过内地以外的大尺度华语犯罪题材,也只能靠港台来办了,全部看完了还是台湾现实呈现和关照的那一套,完后一派和解气息,涉及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不新鲜但确实有警醒的意义,另外最后一集被林心如尬完又被张孝全尬,直接就跳戏了,角色张力吃重,总觉得他们努力在想怎么演和如何说好台词,有种间离的搞笑感,哈哈哈

    35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剧情不如《暗黑者》,动机不如《心理罪》,鉴证不如《法医秦明》,猎奇不如《十宗罪》。

    36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

    因为林心如的参演,五星观望

    39分钟前
    • 穆津睿
    • 力荐

    台剧越来越能打了,以受害者为切入点,“有的人死了比活着有意义”,探讨了蛮多东西,社会/人情/亲情/无良记者…张孝全和许玮甯的细节处理的很到位,林心如演的疯子也可圈可点。节奏有点高开低走,到了第六集劲就不足了。

    44分钟前
    • 利多卡因
    • 力荐

    男主是如何一下子从十多年对妻女不闻不问发展到忆女成狂的?这个情绪有点不连贯啊

    48分钟前
    • 吃完中饭吃晚饭
    • 推荐

    可以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台剧,尤其最后两集非常有感染力,许玮甯特别好特别好,小女孩有点像周冬雨演技也在线,唯一的不足是林心如表演太过了让整个故事给人的震撼程度大减分

    50分钟前
    • 阿五
    • 力荐

    已經是少數好看的台劇了 近來網飛的台劇都很爛 真的滿精彩的 林心如就是亮點 演技真的很好

    52分钟前
    • Davina
    • 力荐

    上一部达到这种水准的华语悬疑推理剧,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离奇案件、缜密推理、复杂人物、完整的社会群像链,这个类型能给出的基本都给出了。虽然部分情节点有僵硬处理痕迹,后段遗憾也不少,但放在华语剧的层面来说,的确要用“极度罕见”来形容。最值得表扬的就是这群演员,他们出演的全是极端人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还有郑人硕一人两角的情况。但大家还是能够对角色产生很深的理解和体认,即使部分表演有点“台式”过火,真挚与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观大陆的悬疑剧,“过场感”很强,演员很难把他们的真心拿出来给人看到。

    5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台剧在复兴。。男主不错,每个角色都丰满林心如一点不像以前的林心如了,角色张力👍。

    54分钟前
    • 云雀叫了一整天
    • 推荐

    林心如演技爆发!剧情很紧凑啊。

    59分钟前
    • 温柔的疯狂
    • 力荐

    挺精良的剧集。视听讲究,悬疑和氛围出色。值得咂摸的是许玮甯和林心如的视角,她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并且,两个人是分别从死与生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的痛苦与意义。表演集体在线,张孝全各种强迫症式的动作细节很加分,包括空洞的眼神。林心如那个自以为善的恶魔形象也不错。

    1小时前
    • 居无间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