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踏血寻梅

    踏血寻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香港2015

    主演:郭富城,春夏,白只,谭耀文,金燕玲,邵美琪,李日朗,杨诗敏,蔡洁,吴嘉星,何卓霖,艾迪,谭炳文,梁小冰,车保罗,太保 

    导演:翁子光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唐人街恰恰

    • 正片

      克雷斯的魔法学院

    • 正片

      神秘友友

    • 正片

      再无可失

    • 正片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

    • HD中字

      争产合家欢

    • HD中字

      爱之闪电

    • HD中字

      忆梦记

     剧照

    踏血寻梅 剧照 NO.1踏血寻梅 剧照 NO.2踏血寻梅 剧照 NO.3踏血寻梅 剧照 NO.4踏血寻梅 剧照 NO.5踏血寻梅 剧照 NO.6踏血寻梅 剧照 NO.16踏血寻梅 剧照 NO.17踏血寻梅 剧照 NO.18踏血寻梅 剧照 NO.19踏血寻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09年,十六岁的湖南女孩王佳梅(春夏 饰)追随改嫁的妈妈和姐姐的脚步来到了香港,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她感觉到格格不入,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志愿成为模特的佳梅以助理身份入行,尝尽了圈内的苦辣酸甜,最终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出卖肉体。直到某天,她认识了拥有悲惨童年经历的肥仔丁子聪(白只 饰),两人的命运同时朝着悲剧的方向转变。繁忙的警署内,肥仔前来自首,负责此案的臧SIR(郭富城 饰)针对相关人士展开调查,在此过程中,佳梅和丁子聪个人的故事交替展开。有如两条悲伤的河流,最终汇成混杂着血污与泪的黄泉之水……  本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你还记得那一次的高潮么

    120分钟的《踏血寻梅》看下来,好像没有谁是真正恶人。 我实在能理解王佳梅对于死亡的向往。大多数的人都想过死,死有时候是一种求之不得的解脱。 我曾跟王佳梅做过一样的事:拼命地爱一个人,也不说,只是一厢情愿地觉得他是自己的,理由是我那么爱他,他也说过爱我,于是一切付出都是心甘情愿,好像恨不能把一切都给了他,结果换来一句冷冰冰的“我们分手吧”。然后为自己掉几颗眼泪,遭到背叛后想到的第一种解决办法不是醉酒,不是觉得天塌下来,不是马不停蹄地再次谈恋爱,不是甘于独身生活,而是默默地打开手机,给一个之前追自己很久而不得的人发消息,问他:你不是想要我么?就今晚吧。 如今想想第一反应是婊,仔细想想,便觉得疼。 男人才不会懂女人为什么用这种办法作践自己,甚至女人自己也不懂。自己在爱的人身上受到的伤,却要靠一个爱自己的人来补偿。 说真的,看到王佳梅在失恋后拨通嫖客的号码打过去然后掩着泪水故作娇嗲地说“我们今晚就见面吧”的时候,我觉得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滑稽。 镜头一转,她在男人身上卖力地起伏,她的呻吟是假的,她的绝望是真的,她的享受是假的,她的想死是真的。 是啊,女人真的会这样蠢,觉得没有爱情就没有自己。爱人走了,自己活着并没有意义。性爱中的那种窒息感会让一个人仅有的最后一丝矜持也彻底放纵,声嘶力竭地被人看了个清楚。于是女人会想:不如死了吧,死了这一切就都没有了。 也许高潮的时候窒息而死是体面的,起码你是快乐着死亡的,那不是屠杀,更像是一次放飞。 与不爱的人上床是会加大女人的耻辱感以及寂寞的。我听过的一个说法是,女人跟不爱的人上床可能有性高潮,但也是真的会恶心自己的,这是真的。男人是天生就难以控制自己交配欲的动物,但女人却总是把性与爱混淆不清。如果是爱,那么与他的性是理所应当,若是没有爱,那么性之于女人,起因就像是一次迫不得已的复仇,而结束时又像是置身于一个被人玩的窘境。 男人不傻,他又何尝不知道你不爱他,他何尝不是一样的不爱你。就像电影里的卡车司机丁子聪始终有个不爱他却让他魂牵梦绕的女人一样,最终只能在她在别处受伤的一个月经期才能在卡车上狼狈地得到他的身体。这不是一次认可,而是更深一层的挫败。好像是一次嘲笑:看吧,我就是要玩儿你,你却乐此不疲。 我记得那种感受。发出第一条约对方见面的微信时,你心里是带着恨的。心想:你看,他不爱我,没关系啊,我倒要让你看看,多少人想得我而不能。没有你,我还是可以轻易就有性有爱。后来,对方欣然赴约,你走在去酒店开房的路上,开始有点冷静下来,后悔油然而生:不然不去了吧……其实也不用这样,算了,回家吧,可是不做爱我又该怎么度过这个失恋的夜晚呢? 你咬着嘴唇上路,去赴一个你并不期待的约会。 直奔主题的做爱像是一次漫长的仪式。一个陌生的身体进入你的时候,你的手触碰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躯体的时候,一个没听过的呻吟声如今就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只能刻意避开他的吻,因为你不能享受那个气息。你总是希望他快一点儿,躺在床上看到一个身躯在自己身上拼命耸动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恶心,并希望这一切尽快结束,自己在这个时候死不足惜。 某个时间你甚至会有点儿抽离,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这是在哪儿,是活着或者已经死了。最终,高潮还是无法控制地来了,那个时候你是真的想死,一半是因为纯粹的生理快感,一半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在事后去面对那个肮脏的自己。 王佳梅面对这个初次谋面的陌生人说出了自己的一切。她说,我想死。巧的是,她的客人也帮她做到了。与她一起欣然赴死的不是她爱的人,只是一个无辜的婴儿。 如果她没有死呢,活下来也许也就这么活下来了。 高潮之后也许女人才会发现,自己想靠寂寞排解的初衷一点都没有改善。没有通过一次性爱来给失恋止痛,自己也没有重新得到爱情。委屈仍然是委屈,寂寞也既然随性如影。身边的男人也许会在事后抱住你,然后喘着粗气说“跟你上床真好”,这对你来说更像是个巨大的侮辱,你恨不能马上床上衣服离开,与这个人再无任何联系。你这么做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你不爱他,真的,完全不爱。 你看你看,女人多么奇怪。性对女人来说又是软肋又是武器,我们要么用这样的东西杀人,要么用这样的东西自尽。 我又何尝不知道男人的心上也有个始终无法替代的人呢?无论枕边人是好是坏,是亲是疏,终于还是有那么个人挂在心上,未必因为爱,也许只是因为未得到。电影里面有个很细节的小镜头:卡车司机丁子聪因为曾经与爱慕的女人车震,他局促地要去找安全套的时候,女人却告诉他自己月经期。那次的性爱对他而言也是一次凌辱,却被他如获至宝,久久回味。以至于在没有这个女人的日子里,他割破手掌蘸着鲜血打飞机,只是为了模仿当时那一夜在车上闯红灯的气息,这是不是一种变态的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女人在这个男人心上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从这一点上来看,卡车司机丁子聪其实就是援交小姐王佳梅,于是他杀了她,也就是他杀了自己。想解脱的不是王佳梅,也是他自己。 若是王佳梅没有死,她没有在高潮的时候不能控制地说出那句心里话,如果她身下的客人只是把她的那些喘息着的叹求当作床上情话,那么整个故事也就不会发生。这位援交少女还会像平常一样,在事后起身,穿衣,收钱,出门,嫌弃自己几天,继续在失恋的情绪里惆怅,然后继续做生意,偶尔开张,在攒够了一点点钱的时候,像她的母亲一样,把婚姻寄托于利益。隐姓埋名地嫁给一个喜欢年轻肉体的中年富豪,或是与一个对她之前经历毫不知情的少年喜结连理。相比于死,这并不算是皆大欢喜。 也许某一天,她会想起当年她的这样一次经历。你说,女人会不会在某一天知道,那一次的她竟然距离死亡这么近?

    所以你说,杀死女孩王佳梅的到底是那个卡车司机,还是爱情?

     2 ) 阶层,愚蠢的善良和业

    以前的我,会认为丁子聪是个寂寞痴肥杀人狂,佳梅是个肤浅迷茫援交少女。

    说来好笑,我和佳梅的生活有着些许重叠。佳梅是新移民来香港上学,我有一双好父母让我可以安稳读书考来香港;佳梅听粤语歌,我上粤语课学广东话;佳梅粤语发音不正确会被笑,我用粤语做报告时时语塞;佳梅打工援交想挣更多钱,我努力实习想要毕业有份不错的工作;佳梅和妈妈姐姐住公屋,我蜗居在4平米的小房子早出晚归。佳梅会羡慕那些能照好看相片,能当明星的女孩子,我会羡慕那些从小国外长大,英语流利口音好听,父母见识广博,不用费力就可以出入大场合,就可以在投资银行找份好工作的同龄人。说来说去,也只是些许重叠,我始终是过得比她好,也不是好得惊天动地。并不是因为我如何如何比她好,说起来也简单,我的父母把我生在一个衣食无忧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的阶层。

    阶层是个看风景的小房间,你看到的风景与你所在的小房间有关,也就是说你的看法受制于自己所在的阶层,而每一个阶层都是有自己的局限的。而香港畸形的经济结构让社会流动性降到了最低,通往不同房间的门已经被默默关上,除非你孔武有力强行撞出一道门。公屋父母养育的小孩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也许就能跻身中产,半山豪宅父母轻轻松松就能养出富贵儿女。我听说过某管理层说当年自己要在中学时出去打扫厕所才能保证自己读书,我听说过富二代从没有父母疼爱担心自己被兄弟姐妹挤出遗嘱。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阶层里执着和醉生梦死。

    所以呢,大家都固执于自己的想法。佳梅做援交,以为有了钱可以给爸爸打钱,可以给自己买好看的耳环,以为自己死去就会幸福;丁子聪以为佳梅想死,喜欢她就应该满足她让她去死;工作狂警察就执着追求一个真相。人生如戏,大家都入了戏,入得很深,用愚蠢的善良去救赎他人。

    看戏的时候,很多想法闪过我的脑海。佳梅好好读书啊,找份好工作嫁个好男人;丁子聪喜欢佳梅就好好对她,像对慕容一样和佳梅一起消磨时光。依我的想法,故事肯定能从碎尸案变成励志鸡汤无疾而终,而我始终是个期待社会公平的普通人,什么都不能改变,却总是心软,时时圣母心。正所谓看戏的人假正经,说故事的人最无情。说到底大家不过是在自己的阶层和眼界中寻找最好的解脱罢了。

    你以为你能救世人,而世人不过是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代价罢了,毕竟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个价码,不是吗?因果循环,业障太深,世事太过复杂,改变不了掌控不了,不如学会理解和接受,好吗?

    《踏血寻梅》绝对是近几年难得的佳作,演员表演不俗,故事说的引人入胜。春夏很美,很有灵气,白只金燕玲也是演技了得,丁可得音乐与电影搭配完美,无槽点。

     3 ) 漂泊的红舞鞋


      一、没有人看到自己,是很惨的

      我中学时有个朋友,是个性情爽朗但私生活紊乱的女生。她最出名的事迹,大概就是有段时间在学校里到处借钱堕胎——在那时两点一线的无聊生活中,像她这样精彩劲爆的经历,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说电影般的存在。

      那时我还一度对我妈抱怨:我的青春里居然没有失恋没有醉酒没有夜不归宿没有借钱堕胎,实在是太没劲了。

      我妈跟我说:以后你就会明白,有些看着有趣的事,完全不必亲身经历一次。

      那时候的确不明白,常常觉得年华太宝贵,非要留下一些非凡的印记才算得上不负青春。至于这到底是自己真的想要,还是仅仅在盲目追求一种仪式感,我并没有想明白。

      《踏血寻梅》里的王佳梅,生长于支离破碎的家庭,亲生父亲与童年往昔一起被留在遥远的湖南,母亲带着姐姐去繁华大都会香港追寻“明天”。而她自己便屈居在东莞石龙的破旧居民楼里等待入境审批,每日踏过嘈杂的街巷,在狭窄的小房间里装点着自己的美丽,笨拙地唱着歌练习着粤语,憧憬着自己的模特梦。

      据说象征着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一个人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谓人生,或许就是在不断的期望之中成长,然后在无穷的失望之中老去吧。

      影片中的三位主要角色:郭富城扮演的臧sir,春夏扮演的王佳梅,以及白只扮演的丁子聪,本质上都是一类人——

      臧sir向来对查案满腔热血,而这个特质在他伴侣眼中,由魅力逐渐变成了厌倦。他离婚后孑然一人,与女儿相见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对查案的热血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思考人生、打发闲时间的无用执着。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拍立得,每次到现场都好似来到风景名胜,选好角度摆好pose请人为他留影。



      丁子聪自小遭逢车祸,眼见母亲在眼前断气,惨状堪比《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然而与之不同的是,丁子聪长得不好看,职业也卑微,是一个彻底没有存在感的社会边缘人。所以即使他对自己有好感的每个女性都倾注大量的情感,也永远都得不到回应。在他的房间墙皮剥落的墙壁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照片,甚至他还把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照片拼贴到了一起,就像是一种自我认证。

      王佳梅在东莞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才来到香港,在等待的过程中,不足十五岁的她急于打卡尝试青春里那些看似精彩丰富的体验,于是她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像两只屠场里的猪,在床上滚动”。这本该是人间极乐的体验,于她而言竟然是如此血腥麻木。然而即便如此,她也要去试一试,仿佛唯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找到几分存在感。

      就是这样的王佳梅,一直渴望着做模特,希望有人能够拍下她美妙的体态。她在照相馆看到漂亮的海报,却不够钱拍一辑一样的,便掏出仅有的钱,把那个陌生女子的照片买回来贴到家里。

      三个人都是这样急于记录下眼前的每一帧风景,急于记录下当时当刻的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社交网络长期没有更新,那就说明这个人生活得很好,不必耽溺于虚拟的社交里。

      在那个社交网络尚未普及的时期,拍照留念时常是无法分享的,所以这更像是一种荒凉的自我对话。瞧,这个地方我来过,这件衣服我穿过,这道风景与我也有一点点的关系呢。

      而这些贴在家里的照片,其实根本不会有其他人来观赏。

      这几个热衷于拍照的人,不过是想找到一种方式,多留下一点自己存在于世界的痕迹。生活实在是太寂寞了啊,如果不时时记录下来,回头的时候几乎会忘记自己活过一场吧?

      当王佳梅提起红遍香港的郑秀文时,所表达的艳羡令人动容:“我很羡慕她。没有人看到自己,是很惨的。”

      


      二、明天会不会更好

      金燕玲扮演的母亲,一开始不断地和警察争吵,始终不愿相信自己的女儿被人杀害分尸的事实。执勤的警察无奈向臧sir汇报:“那个师奶现在什么都不肯讲,还以为自己的女儿没死。”

      臧sir却是受害者的知音人,此时淡淡地纠正了一句:“不是‘以为’,是‘希望’。”

      “希望”是什么?

      希望,是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仍然愿意相信自己牵挂的人有生还的可能。

      希望,是为了钱去援交的女孩,因为喜欢了一个人所以甘愿不收钱甚至推掉生意,在深夜里雀跃地跑到地下通道,去赴那个人的约。

      希望,是M记的小员工想要攒钱买票,连看六场飞轮海;是打了几份工的贫困少女,想戴四千块一对的耳环。

      希望,是踩着优雅的高跟鞋,在繁华的大都会里,自在地做一个体面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的面前有很多种可能性,这个人很难对其视而不见。”

      有时“希望”与“绝望”是伴生关系,绝望反而往往带来一种放松的舒适,而希望才使得人时时紧绷,每日自苏醒起便强行打起精神,一头扎进望不到头的苦海里。

      王佳梅在与丁子聪的网聊中,坦露了真实的自己。她说她想死:“因为活着会痛,活着会恨,活着就要每天想着怎样活得更好。”

      当她第一次用援交和打工攒下的零零碎碎的辛苦钱,去首饰店里买下一对四千多块的耳环,屏幕外的我十分诧异。须知我们这样正常家庭出生的孩子,也断然不会无端端进行这样的消费。而王佳梅的日子已然过得如此紧巴巴,她却偏要踮着脚尖,去触碰那个她根本就够不到的世界。




      这使我想起如今国内某些为了一双鞋、一个包,就能够出卖自己肉体的年轻女子。我时常觉得这不可思议,大概是因为我感受不到那些奢侈品牌背后的意义吧?许多人就像王佳梅一样,挣扎着从泥淖中爬出来,不断地试图佩戴上更多的标识,来佐证自己得到了阶级的跃升。

      耳环,高跟鞋,模特,香港大都会,都象征着王佳梅心中闪闪发光的“明天”。

      是“绝望”使得丁子聪这样的人麻木地蜗居在小房间里不见天日,使得他割破自己的手掌,模拟喜欢的女人来着月经时堕落地与他做爱,由此在这种自我安慰中觅得一种安心。

      而却是“希望”,每天推着王佳梅这样的人出门去,像屠宰场里的猪一样,追逐着世俗里所有与“美好”有关的符号,为了一种虚无的自我实现感,而日复一日挣扎奋斗得头破血流。

      在王佳梅与丁子聪的聊天里,语气最为凄凉的一句话莫过于:“天又亮了,证明这世界还是继续。”

      天又亮了,又是一个“明天”的到来,她又不得不拾起所有关于“明天会更好”的希望,强打精神去生活。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样的“希望”,真的比绝望更有意义么?

      


      三、看得见风景的异乡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大都会,对于内地人来说一直都是个仙境般的存在。海关的一道屏障,仿佛是地狱和天堂之间的那道门。殊不知过了这道关,那头的世界也分天与地——光鲜堂皇的维多利亚港湾,翻转过来看,亦是民不聊生的人间炼狱。

      影片当中,仿似不经意地安排了一段,臧sir的女儿在公车上问起:霑叔算不算香港人?李小龙又算不算香港人?黄霑与李小龙都是少年时期来到香港的异乡人,他们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天地,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人,依然逃不过人死如灯灭,什么也留不下。人一旦不在了,就不再被算作“香港人”了。

      王佳梅坐着列车从东莞南下至香港,一路倚着窗户感受风景迢递,一切便如童话里历险旅程的开端。当她从列车上下来之后,欢喜地奔向母亲和姐姐,浑身上下都藏不住那副奔向繁华新生的欣喜。

      然而在影片里,却没有几乎一个镜头,是用以描述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泱泱繁华。相反,画面里往往充斥着杂乱与贫困,每一间公寓的窗户上都横着一层层的铁栏杆,电线杆零星错落,码头边清净破落,连炎炎烈日都透着心烦,街道上不断穿梭着衣着朴素、面容麻木的行人。

      诚如郑秀文歌中所唱:“如今自己继续每日制造我热热闹闹的一生,但在美梦里又渴望再做个简简单单的人。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

      在这样逼仄破败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



      丁子聪的邻居阿婆其实早已白发苍苍,但她始终戴着一头乌黑的假发,每天热心地与邻居打招呼。阿婆养的猫之前最喜欢贴着丁子聪,在阿婆中风、丁子聪入狱之后,它又被交到了臧sir手里。

      入狱后的丁子聪无亲无故,在探监名单上连臧sir的名字都写了上去。

      孤独感大概是可以传递吧。那些孤独的生灵,总能在彼此身上找到彼此奇妙的磁场。

      倘若王佳梅没有被人杀害,那么在前面等待她的,大概也不过是她姐姐的命运:不知被谁随意搞大了肚子,然后继续蜷缩在逼仄的小屋里,一面自强不息地拉扯孩子长大,一面还要被像滞销的残次品一样,被母亲不断推销给求其一个路过的男人。

      对于有的人来说,由出生起,他们的生活就已经被划定了一个框框——即使他们极目远眺,亦触不见“体面”二字的边。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人如草芥。

      而就是在这样的无边苦海里,王佳梅却有办法,让这个世界看到了她。

      就像那个伤痕累累的公益广告一样,她在八卦周刊上展示自己被分尸的过程,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她那感情比路人尚且不如的养父,也靠着出卖跟她有关的消息,发了一笔小财。

      虽然这种让人看到的方式,与理想中的方式出入太大——但有时候,所谓的人生,不就是一场凄厉决绝的玩笑?

      


      四、朗朗乾坤

      我原以为王佳梅要求丁子聪杀了她的那一场戏,会将全片积累良久的情绪深刻有力地爆发出来。哪知这一场的叙述与表现却力有未逮,导致这两人的一见如故,与王佳梅的一心求死,都显得欠缺说服力,情感表达也有些隔靴搔痒的意味。

      如果让我来拍,或许我会让这两人的缠绵,持续得更长一些。

      两个生活在底层的人,都是同样的欠缺存在感,同样的伤痕累累,在每日无望的挣扎中隐藏着真实而可悲的自己,而又在一个偶然出现的知己面前,猝不及防地敞开身体与心扉,完全交出了自己。有时,情欲的爆发,会更胜于千言万语。

      此时的王佳梅踢掉了高跟鞋,扔掉了耳环,摘去了所有世俗赋予她的,有关于“体面”的符号。

      然后她将丁子聪的手拿上自己的脖颈,一面笑着,一面掉下泪来。

      我觉得此时应该配一个长镜头,从窗外透进的光线,拍到凌乱的房间,再拍到王佳梅骑在丁子聪身上的体态。接着镜头缓缓地越拉越远,而王佳梅也在这样的远离中逐渐断气。

      屋外仍旧青天白日,一切正常得令人透不过气来。而屋内的女人,在除去世俗枷锁之后,终于在以身殉道的行为里求得了此生的解脱。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是可弃的。”

      人生有时苦短,有时又漫长得可怖。就像童话里,不仅有英雄们历经磨难征服险境的故事,更有一穿上红舞鞋就会跳着舞停不下来的小女孩。故事的最后,小女孩不得已斫断自己狂舞的双足,选择告别人间的刀山火海,飞升到一个宁静的世界里去——这倒未尝不是一种极乐的归宿。

     4 ) 致命玩笑,踏血寻梅


    她是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怀揣一个明星梦,却为生活所迫落到援交地步;他是二十出头的货车司机,失恋后一蹶不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

    然而,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百科词条里如是记录这桩事件:王嘉梅命案,发生于2008年4月27日的香港,死者王嘉梅相信被人杀害后被残忍肢解,并流传著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的肉档出售的说法。事件在香港引起很大轰动。警方分析,凶手丁启泰在网上结识王嘉梅,约她到石硖尾街39号仁发大厦2C套房进行性交易,在做爱过程中杀死王,然后畏罪碎尸。

    甫至香港的时候,命案发生不过一年有余。彼时的住处在一座山坡上,下山便是石硖尾街市,以至于我一度不敢吃肉——就像看完黄秋生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一样。

    直到过了许多年,才从荧幕上看到了故事的另一种解读——一个毫无预警、欲罢不能的故事。



    香港去年拍了两部相当好的三级片,一是阿sa主演的《雏妓》,一就是《踏血寻梅》。在这个故事中,有刑警,有罪犯。有失足女,亦有女强人。唯一的共性是,在这个生活所迫的世界里,爱情大抵是一种笑话。佳梅的母亲为了移民身份嫁给老男人,男人因着可以白讨个老婆,亦欣然接受,二人井水不犯河水。警察臧sir因工作与妻子疏离,连女儿亦难得一见。罪犯丁子聪则像个典型“屌丝”,因失恋而变得神经质。香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这里的人身份各异,悲欢也不同,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倔强和孤寂。

    于是在这种倔强与孤寂中,青涩的佳梅唱着《娃娃看天下》登场了。和我们一样,王佳梅是个一无所有的港漂。母亲为了移民身份,嫁给了一个吃喝拉撒都在两平方米的床上的老男人——老套的继父桥段,相比《雏妓》里的阿sa,未被强暴已然算得上幸运。于是佳梅和许多年轻女孩子一样,开始梦想做模特,做明星,赚很多钱,买自己喜欢的奢侈品。

    她是努力的。哪怕坐在天台上啃面包,哪怕光着脚在街上发传单,甚至哪怕不得不走上援助交际这条路,她也未曾放弃过。“给多500,我可以明天早上再走”,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可是到最后,她犯了几乎是大多数妹子的致命通病——该走肾却走了心。爱上一个嫖客,可他只想要她的身体。

    早在上个世纪,毒舌张爱玲便一针见血地指出,“通往女人心里的通道是阴道。”这也是援交这种职业最大的风险:轻松,高薪,却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唯有爱,才可以杀死一个人。

    于是佳梅选了世间最美好的死亡方式——在欢爱中被幸福窒息而死。佳梅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像小树发芽一样,不可抑止地顺着血液疯长。她也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挣脱一切枷锁。她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了。

    这一次,她赢了。



    《踏血寻梅》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无论从哪个细节,哪个角度,都在写实的基础上浓墨重彩地又加工了一笔,把小人物的善恶及无能为力以一种真实到窒息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比王佳梅摆在台面上的、澄澈透明的悲哀,凶手丁子聪则似乎埋得很深。他是整部电影悬念最大的一笔。这个悬念并非来自他早已被锁定的凶手身份,而是来自他的内心。他仿佛一个驾轻就熟的变态杀人狂,法庭上无视围观群众或痛苦或愤怒的眼神,冷静地叙述了他杀人并分尸的全过程。而对于杀人动机的问题,丁一概置之不理,冷面相对——直到臧sir问出一句足以把他逼疯的话。

    “佳梅知唔知自己有咗?”

    丁子聪杀了不止一条性命,可是这条命,却也是害死佳梅的罪魁祸首。他杀了它,也解脱了佳梅的心魔。佳梅最终鼓起有勇气逃脱这个繁华而令人窒息的城市,萍水相逢的丁子聪, 是终结者,更是救赎。

    如果没有这场救赎,佳梅的姐姐佳莉将会成为她生活的缩影:不知道被谁搞大个肚,窝在逼仄潮湿的廉价公屋内带孩子。如果有香港男人愿意接盘,任你是谁都可以带她走,母亲还会感激得恩同再造。从此仿佛不再是人,不过是个泥胎木偶,行尸走肉。反倒是萍水相逢的丁子聪,给她带去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关爱。每每堕落到需要从恩客那里汲取温暖,那世间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按照宗教教义,佳梅深信自杀会堕入地狱。于是丁子聪成为佳梅亲自选定的救赎者,简直完美得无懈可击。货车司机,底层小混混,被女神毫不留情地甩过,简直是佳梅的翻版。孤独是有魔力的,有魔力到让佳梅对这个初次见面,长相不帅甚至猥琐的男青年有着毫无保留的信任。同理,除了佳梅,谁都不值得让丁子聪为了帮她一把,而双手沾满鲜血。如此畸形的命案却因此附上了一层怪异的使命感,不知这是上天的玩笑,还是注定。

    整部电影对丁的刻画不多,但有一幕非常惊悚。前女友和丁分手之前,二人曾在车里震过一次,闯了红灯。于是日后他回忆前女友的方式,竟是割破手掌撸管。(当然,整个场景电影拍得比较隐晦,以致笔者当时当时并没有看懂,直到电影结束方恍然大悟,吓得冷汗涔涔。)这种认真执着到变态的感情,折射的却是深入骨髓的孤独,甚至绝望厌世的无力感。这种“爱无能”的感受,最终转移到佳梅身上,当共鸣无限放大的时候,神与魔,都被摧毁了。



    回到现实来看。若说电影还留下什么遗憾,想来可以说是对社会现状的解读。佳梅作为新移民,电影里隐约点出她的悲剧和新移民的生存状况有关,却始终未有足够的例证展开这一点。其实佳梅的设定自始至终是个自由人,香港并没有给她套上枷锁,甚至只是一个被动接纳她的地方。可是若将佳梅单纯归结为爱上嫖客后不幸闹出人命只好一死的傻姑娘,那则是过于单薄了。

    所以,更加无奈的一个事实是,栓上枷锁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在香港生活数年之后,许许多多的港漂也开始思考“何去何从”的问题。留下来的终究占了较大的部分。除此之外,也有出国深造的,也有回到内地的,但大抵也都是留在了一线城市。也有部分人,熬粥一样拼死熬到了第七年,然后飞也似地逃回家乡。问之,则答曰:“换不到身份,这几年岂不是白呆了?”

    白呆了。这三个字的魔力简直堪比“来都来了”。

    而“白呆了”三个字也深切显示了香港身份鸡肋般的“不尴不尬”局面:留下来,够吸引力的是这个身份,但是,也只有个身份。

    就像王佳梅的家乡和她的生父。虽然美好,却始终卯着一口气儿回不去。佳梅的生父在湖南老家做赌球生意,每每曼联输球,佳梅都会开心地给父亲发短信,既算道贺,也算报平安。于是有关父亲的爱和记忆,都浓缩在那一条短信中:“曼联输了。”

    所以,臧Sir最终也未有勇气将佳梅的死讯告知她父亲。他悄悄替佳梅给父亲发去短信,当父亲回复“爸爸想你”的时候,臧Sir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影片的结尾,时光倒流到许多年前,青涩的佳梅走下火车,穿过熙熙攘攘的九龙塘火车站,带着不谙世事的笑容奔向母亲和姐姐。毕竟费了多少周折才来到这里,任谁都会憧憬一个美好未来的。

    可是九龙塘,这个浪漫的地点已然注定一切,回首再看,细思恐极。

    到最后,佳梅的愿望只剩下一个“死”。

    佳梅是一个援交女,也是一个普通的努力生活的姑娘。她是她自己,也是我们逃不开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佳梅是幸运的,有丁子聪不惜搭上一条命来帮她。底层青年的惺惺相惜,往往是有十足爆发力的。在佳梅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终于变回了站在天台上唱歌的自由自在的佳梅。所有的肮脏和压抑尽数洗去,再也不会折磨她了。

    而我们呢?


    后记

    很多时候我也会想,如果人生可以重置,我一定不要来香港。我要从小做一个人人鄙视的学渣,读一所艺校的高中,穿好看的班服,为了漂亮的女孩子跟人打架。到了年纪,本本分分呆在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桑梓地,打一份工,领一份薪水,讨一个对象,生一个娃——这是一种很极端的愿望,因为若不是唾手可得,便是终身奢望。而我迄今,仍不敢想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但我并不是想吃后悔药了。是的,安稳一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似乎,在香港这座爱憎分明的城市耍遍流氓之后,我才真正地学会爱了。

     5 ) 无病呻吟 莫名其妙

    本来就是一个毒瘾青年失手杀死援交少女的案件,硬想探究出个所以然,也可以啊,起码编得像点样啊。
    这片子简直莫名其妙,又来一套"不是我是这个社会的错"的言论,导演你告诉我这个社会又怎么女主了?她有什么理由就需要社会关注引发思考了?按照剧里的设计,女主是很幸福了好吗?自己生得漂亮可人聪明伶俐;有父亲长久的挂念,自己在家乡努力谋生,会因为女主一点点的问候而心花怒放;有母亲竭力的关爱,女主想要电脑,咬咬牙就买了,因为要还朋友误送的礼物耳环,而对女主小心翼翼充满歉意;有姐姐安静的陪伴,与女主依偎着看电视睡觉,在女主深夜不归时默默担心,却从不干涉女主对女主指手画脚;有宽敞明亮的学校,有老师义工尽心尽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就问问,女主有什么理由去怪这个社会,是不是人人都一定要投胎成一掷千金的大小姐,即使有再多的爱,只要满足不了你的物质欲就是社会的错?还有关于女主的爱情,我就哔了狗了,你自己不尊重你自己,做援交认识的恩主帅哥,就希望人家死心塌地爱上你,否则就厌世?
    还有杀人凶手,导演一定要把他塑造一个母爱缺失孤独长大,与世界格格不入参透生死,认为死亡是救赎的太宰治一样的悲剧哲学家,有意思吗有意思吗??这个社会哪里就错了,哪里就必须造就了这些可怕的杀人哲学家?
    整部片子就是无病呻吟惺惺作态,伪文艺伪深度,看着我就一头火,横扫金像奖是不是因为金像奖是垃圾随便一个破扫帚就能打扫干净了?

     6 ) 过誉之作

    香港有很多描述社会底层人生活的电影,许鞍华的天水围,陈果的三部曲;也有很多改编真实案件的cult片,李修贤还专门开了个公司拍人肉叉烧包,羔羊医生。《踏血寻梅》野心不小,想把这两种电影结合起来,用血腥案件说人性说绝望。

    先来看看真实王嘉梅案:08年时年仅16岁的“新移民”少女王嘉梅在援交过程中被24岁的客货车司机丁启泰掐死,尸体被起肉拆骨,一部分冲进马桶,一部分混入街市当猪肉贩卖,人头则扔进大海。丁启泰在之后的采访中被问及为什么要杀死王嘉梅,他回答忘记了。

    导演翁子光说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于是拍了这么一个电影:援交少女王佳梅在经历梦想破灭,感情被骗后和被众人歧视的丁子聪在看似心心相惜,在性交过程中,她说我想死,丁子聪说好,我帮你,然后掐死了王佳梅,接而冷静分尸,最后去警局自首。

    在电影中,翁子光把真实案件中广泛的“为什么杀人”转换成臧Sir具体问出的“为什么第一次见面王就和丁说想死,而丁真的杀了王”。

    第一个问题,这部片里引用了同样血腥的hello kitty藏尸案作对比,臧S回忆时提到罪犯在法庭上听着案情陈述甚至还在谈笑风生来说明人性本恶,杀人是后天约束没法战胜原始欲望的体现。但导演觉得“人性本恶”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以臧S为自己的投射开始“寻梅”,尝试找到人性中少得可怜的善意。

    第二个问题,导演用“孤独“来概括王佳梅和丁子聪过去的生活,企图给这个问题找合理的答案,但太过刻意,效果并不好。

    先是用梦想破灭,感情受骗来为王佳梅找理由说出“我想死”,用了耳环这一物件贯穿整个故事。

    王佳梅还在念书时候,她妈妈收到了耳环这个生日礼物,给了王佳梅戴。但有一天那个送礼物的朋友想用A货耳环换回送出去的4千多的真货耳环,王佳梅妈妈答应了,王佳梅得知此事发脾气地把A货耳环扔了,妈妈打了她一巴掌,并说:“你要什么我都买给你,你以为我有几百万身家吗?"

    王佳梅下海后第一次接待客人拿着嫖资去店里买了一模一样的真货耳环。在付账前接到瘦弱嫖客请求做他女朋友的电话,王佳梅怒气冲冲拒绝后,去收银台倒出一大堆零钱结账。

    王佳梅以为遇到了真爱嫖客,谁知道却被嫖客叫出来,指着她对女朋友说:“你看,我有可能和这样的人有一腿吗?”

    王佳梅脱下了耳环和凶手丁子聪性交,说:“我很想死啊。”

    翁子光很努力想用王佳梅的经历来说明她的寻死是多么“正常”,但在这一部分,我只看到了文艺版的《囡囡》,与《榴莲飘飘》相比,手法实在太差,生活的残酷在于人都是像榴莲一样不知香臭地活着,而不是赤裸的腐化堕落,“做援交少女”还是“是援交少女”这个度,导演把握得不好,导致情感的处理让人无法感同身受。在《洪兴十三妹》的舒淇,同样是妓女被辜负,却选择杀死对方后自杀,这种戏剧化的感情反而顺理成章,盖过杨恭如的美貌熠熠生辉。

    同时,为了说丁子聪为什么杀人,电影先是排除一系列原因:不是因为吸K粉错手杀人,不是因为被歧视的感情经历对女性仇视而杀人,描写丁子聪对过世母亲如何尊敬,和邻居婆婆如何和谐相处,还试图用“猫”来加深电影中“讨厌人而杀人”的立意。

    丁子聪邻居婆婆养了一只猫,非常粘丁子聪,没事就往他那里跑,邻居婆婆还说:“猫很有灵性,知道谁对它好。”

    丁子聪和所谓的前女友在房子里聊天时,这只猫总会躺在脚边。

    后来丁子聪分尸时,这只猫从邻居婆婆怀里跳下来想走去那个全是血的房子。

    一个对猫那么好的人在回答臧Sir问题时说:“我讨厌的不是女人,是人。”

    臧Sir又问:“所以你把王佳梅脸皮撕下来,是不想她看起来像人吗?”

    丁子聪没正面回答,他说:“我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接着画面切换到他分尸时发现王佳梅的子宫里已经有一个成型的胚胎。

    臧Sir继续问:“王佳梅知道自己怀孕了吗?”丁子聪开始用头撞玻璃。

    可以看到,导演的立意是矛盾的,如果真的是因为“讨厌人而杀人”,在提及王佳梅怀孕后,丁子聪不可能情绪崩溃大吼大叫,他始终觉得自己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着力铺垫的丁子聪的“善”又成了笑话。

    叙事的牵强,感情的无力,大概是导演忘了很重要的一点:

    在“正能量”世界看来要问为什么的事情,实际上是边缘世界的常态,根本没有为什么,当你尝试找理由时就失去了该有的真实和冲击。

    而在演员方面,金燕玲的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春夏只能说合格演出,比现在内地的女演员好,但不能说“出彩”,拿最佳女主角,也看出香港实在没人了;郭富城的角色非常有取代性,香港那一批同样年龄段的男演员挑谁来演都行,拿到影帝,只能说对手拍的电影不行,而不是对手本身实力不行;白只长相和真实案件中的罪犯太像了,演话剧的演技自然是不错的,但还是略微担心因为长相限制,并不能有太长远的演艺之路,希望他能用好作品打我的脸。

    最后安利一部电影《僵尸》,是踏血的导演翁子光做编剧,麦浚龙导演,同样是底层人的生活,比《踏血寻梅》好看很多,但在前年的金像奖上颗粒无收。如果说横扫金像奖的电影是代表那年的电影水平,也只能说,今年的电影水平也实在太不行了。不过,《踏血寻梅》再不行,也比明年今日粤语版好。

    注:

    我是直接杀去HK看的120分钟导演剪辑版,和98分钟云盘版本比,剧情顺序以及细节交代更为清楚,所以我真的没有冤枉这部片。

    我看的那场有五分之三都是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而且买的都是好位置,开场前一个小时我买票只剩前四排了,实在有趣啊。

     7 ) 不可理解

    这么多高评价和奖项,让我好奇一个犯罪片,有什么地方这么好。看过之后,我觉得一般。
        这就是一个极端的案件,犯罪分子和被害人在现实社会中都很极端,不具有普遍性,我觉得这犯罪的背后也没什么普世价值,值得过多关注。
        一个猎奇的案件背后,强行的加重深度,强行的寻找城市特点。我不了解香港,难道香港是这样的,生活如此沉重?让人性格如此扭曲?这个居然有普遍性?
        不过,片子演得不错,演员演技很好,看得挺紧张,挺压抑的。

     8 ) 好久没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看过以后感觉如此复杂。

    作为一名住在香港的伪电影爱好者,自然不能错过香港国际电影节了。25港币一张的学生门票,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真的是平的有点过分了。如果开幕影片《念念》是冲着卡斯和对绿岛的情怀去看的小清新,那这部闭幕影片则是冲着剧情介绍去看的重口味。
    看的是导演剪辑版,只就这个版本而言。非专业,不喜勿喷。
    必须先说这不太像是一部在大陆能上的电影,画面真的很血腥,很残忍。
    我想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这种叙事方式吧。
    不断的闪回,不断的交叉叙事,把这样一个16岁的援交少女的形象与故事娓娓道来。
    从来就不快乐的少女,为何不快乐,为何要求第一次见面的嫖客杀了自己;嫖客的生活是怎样的,嫖客为什么这样简单的杀了少女;又为什么以那样的方式处理了少女的尸体;嫖客旁边住的婆婆摘掉假发代表什么;那只一直跟着嫖客后来又跟着臧sir的猫又代表了什么;影片中谈到了好多次臧sir的前妻和女儿又是为了什么;少女的家庭的线索交代了是为了什么;那个频繁出现的女警察的意义是什么;臧sir旁边那个频繁抽烟的同事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臧sir会被列为嫖客的list一员,这些都没有交代。我觉得导演剪辑版是导演偏意识化的一种呈现,很难在大众市场上引起太积极的反馈,应该不太可能是最后的版本。

    我想,这部片子留给我最多的就是问题,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脑子里一直在回旋,它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另一部片子《白日焰火》,平静的叙事里总是藏着许多复杂的隐喻与无限种可能性,引人遐想。

    写于4月7日1:31分,如果没有其他人写的话,可能是出现的第一个长评吧。还是推荐,个人觉得是近些年看过的比较好看的港片。

     短评

    为什么看完之后空落落的.....

    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改编自轰动一时的王嘉梅命案,案情简单且明了,于是导演选择了一开始就把案情讲掉,然后以臧Sir的视角来探讨案件发生的心理原因,分段,分层,分述,最终完成对凶手与死者的心理建构,兼反映社会现实。导演版的手法带有很重的作者意识和个性,而且很黄很血腥,想必不会是最终公映版。【香港文化中心】

    9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HKIFF# 新晋导演用大牌演员拍作者电影,恐怕是近来港片的新潮流。全片分四章,反高潮(安排凶手片头就自首),而以心理状态切入人物,探讨罪案背后的起因,塑造人物形象很成功。郭富城、谭耀文和白只都演得很好。

    10分钟前
    • btr
    • 推荐

    原来一个这么瘦的人,也有这么多脂肪。有形无神,有魄无魂。

    15分钟前
    • Obtson
    • 较差

    相当沉稳细致充满耐心的一部探案片,错乱交叉比照的时序有效拼贴出了角色丰富的人生以及多义的人际关系。有涉中港角色,但绝对只是个体化的经验,没有掉入大而无当的概念化陷阱。

    19分钟前
    • LOOK
    • 推荐

    3.5。120分鐘版。雖然處理得有些零碎,但仍是值得肯定的新銳作品。兩個寂寞的邊緣人,一個太入戲的警察。重點不在追兇,而是從心理狀態去細細描繪。犯人被害者有塑造起來,反而郭富城角色不夠立體。血腥程度超乎我的想像,不只畫面,連犯人陳述都讓人發毛,難怪白只演完吃素.....

    24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我常常想,为何有人会跟首次见面的人说自己想死,对方又为何真的相信?」——因为他们彼此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里。

    28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80年代那场女童目睹的碎尸案是臧探长(同时也是位父亲)孜孜不倦“踏血寻梅”的初衷。男二号自白灭尸过程的表演甚好,探监戏码令人想起《一级恐惧》里的爱德华诺顿。片尾打出纪念佳梅,由影片回想佳梅身世,令人唏嘘。剪辑漂亮,配乐佳。

    32分钟前
    • brant
    • 力荐

    喜欢这样的群像戏,交叉登场、互相制约又不失平衡,每个人都有故事。从豆瓣走红的春夏、豆瓣大福唱片发行的电影原声带……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切,也是真切才让人如此代入,表演、配乐、摄影大赞。今晚田原也来看了唉,曾经的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蝴蝶》)。120min DC版

    3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请告诉我一个正确打开的方法:吃饭时看,会反胃。睡觉之前看,心神无法安寝。假期看,抑郁到厌世。就连以前听到烂熟的《娃娃看天下》,从此也染上心理阴影。但好电影大概就应如此,它不是施予,而是攫取;它不解决问题,只制造问题。它是卡夫卡所说的那种“应该阅读的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作品”。

    37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片头一小段哼唱《娃娃看天下》之后整个电影淹没进绝望的配乐之中,“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剥除电影惹人注目的社会话题和奇情血腥,《踏血寻梅》的内核其实很文艺,你如何面对捂住口鼻令人窒息的寂寞,在黑暗的世界里人有可能活得光明吗?

    4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片子是好片子,演员是好演员,但是仅从90分钟版本的故事来看,王佳梅的绝望显得有点浅薄,仅仅是因为恋爱失败,就自我放弃了吗?毕竟家里的亲人都还算不错。ps:春夏这个女演员,真的感觉很适合王家卫不知为何。

    46分钟前
    • 小岩井
    • 推荐

    带劲,结构和立意都挺喜欢,哪怕许多地方与“孤独的人”这一章名字一样,太直白。碰上导演谢票,导演呼吁着观众要支持这部纯正“香港人”拍的“香港电影”,似乎要洗脑观众让我们忘记它的主角只是一位新移民,以及该片对香港的悲观态度。可悲的王佳梅。

    50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推荐

    王佳梅和小胖的交集太苍白了,QQ聊天就互相信任了,初见面就把命就交给对方了,王佳梅的可悲几乎变成了傻。窥探出很多社会问题但都不深入,人与社会环境看不出什么关系,着实差口气。新晋导演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的90分钟的版本,难道导演版超神了?

    54分钟前
    • Jorrow
    • 还行

    半夜一个人看完《踏血寻梅》。看着片中那些血腥的镜头,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一点都不怕。看着片中那些裸露的镜头,一点性唤起的感觉都没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氛围,看完后沉浸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56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整个片子就是一个特稿。郭富城作为特稿记者(误)推动故事进展,多重角度,受害者、嫌疑人、受害者家属、嫌疑人的原生家庭、各自的前女友前男友……信源丰富!王佳梅买耳环,贴上陌生女子的肖像照等等,细节完整!郭富城说我不是想知道你为什么杀人,就想知道事情怎么发生的。完完全全就是一篇特稿!

    59分钟前
    • Donuts🕳️
    • 推荐

    电影不算差,但拿这么多金像奖,实属牵强。

    1小时前
    • 车木人
    • 还行

    喜欢,我们云南姑娘春夏灵气逼人,演素人像素人,本色背后韧性的涟漪荡开,眉目之间有隐形波澜涌起,这个身条,细看简直是另一个满岛光,希望继续有好片发挥。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我不恨女人,恨的是人。所以我杀了她。”两个边缘人的自白,一个找不到认同感的他,和一个心冷致死的她。在这个血腥的案件中,他帮她完成了解脱,她帮他找到了认同。这是一间寂寞的看不见风景的房屋

    1小时前
    • Marilyn
    • 推荐

    講真,寂寞比死亡更痛苦。

    1小时前
    • 迷走人形。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