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黑楼孤魂

    黑楼孤魂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大陆1989

    主演:陈希光,潘婕,韩小磊,管宗祥,李振峰 

    导演:梁明,穆德远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触发警报

    • HD中字

      罪恶的编年史

    • HD中字

      红色夏天

    • 更新HD

      午夜6号房

    • 更新HD

      危险室友

    • 更新HD

      神偷伊克巴尔

    • 更新HD

      腐尸

    • HD

      狂欢

     剧照

    黑楼孤魂 剧照 NO.1黑楼孤魂 剧照 NO.2黑楼孤魂 剧照 NO.3黑楼孤魂 剧照 NO.4黑楼孤魂 剧照 NO.5黑楼孤魂 剧照 NO.6黑楼孤魂 剧照 NO.16黑楼孤魂 剧照 NO.17黑楼孤魂 剧照 NO.18黑楼孤魂 剧照 NO.19黑楼孤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文革中,少女小菊一家遭人迫害,小菊本人被吊死在自家,凶手将现场伪装成自杀……一晃十几年过去,一部电影正在紧张的拍摄,录音师霍峰(陈希光 饰)对现场效果不甚满意,带女主角于红(潘婕 饰)回住处做音效。霍峰所住的旧楼面临拆迁,大多数住户早已搬离,只留下老领导老林、无业青年由飞以及霍峰三家。于红在楼内看到异样幻象,霍峰的录音设备也采样到诡异的响动。二人调查这栋楼的历史,获悉小菊的冤案,始明白小菊那地下室的冤魂在人去楼空之时向当年的凶手索命。老林与由飞身上先后发生意外,于红发现导演郑磊(韩小磊 饰)亦与当年的凶案有关,并最终决定帮助小菊复仇。

     长篇影评

     1 ) 既有明显时代文艺气质,又不乏雷人地方

    89年的这部恐怖片,被称为国内史上最恐怖的影片。看完后,觉得是其标志性意义比电影的实际意义要大。

    编剧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很有创意的了,尽管有不少毛病,但尚能接受。制作上,虽然挺粗糙,但音效很不错(其实这部本的主要吓人之处应该来自音效,画面真的太假了。)

    另外,该片就算是一般商业片也可以明显感到那种文艺气质,人物的对白,镜头运用的讲究(视角的转换、画面的调度都很不俗)。同时又融入了一些时代剧让人发笑的戏段。最深刻的是是那段男主角像是在装枪的戏段,用<2001太空漫游>作为背景音乐,十分雷人……

     2 ) 国产恐怖片都是渣?这部30年前的国产鬼片堪称神作!

    众所周知,为了破除封建迷信,国产恐怖片中的人死后不能变成鬼。

    没有鬼来索命的恐怖片,套路变得无比单一,片名也都不忍直视。

    即使不允许有鬼,国产恐怖片依然像大姨妈一样每月必上一两部。

    有量无质的国产恐怖片大多是披着软情色外衣的烂片,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孤岛惊魂》中的大幂幂波涛汹涌

    去年的《中邪》堪称是国产恐怖片中的清流,

    但因剧情进行到大半就能猜到原委也让人有些泄气。

    今天堂叔决定把私藏多年的国产恐怖神片祭出来, 并且还是一部有鬼的恐怖片——

    《黑楼孤魂》

    前方海报高能,做好心理准备

    看片名也能猜出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无非就是冤死的孤魂向楼里的人索命复仇的故事。

    但这种在今天烂大街的恐怖片套路,在三十年前的大陆还是颇有新意的。

    (那时候“杜比”还叫“道尔贝”)

    除了套路的新奇,电影的画面、声效等也极好地渲染了影片的恐怖氛围。

    破旧的楼阁,蜘蛛网遍布的地下室,骷髅模样的涂鸦,忽明忽暗的灯,自动开开的门,马桶的水哗啦啦的响,浴缸里的血……

    视觉上不以血腥为噱头,但一点一滴又让人觉得鬼魂无处不在。

    音效上,简直过之而无不及,从头到尾贯穿电影的鬼魂之音一直回荡在耳畔。

    两者叠加,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在影院看这部电影时被吓死。

    是的,你没看错,《黑楼孤魂》在北京公映时,一个老人被当场吓死,导致此片被禁映。

    说实话,堂叔看的时候并不觉得吓人,尤其是看到鬼的时候,差点没笑趴下。

    这么萌的鬼,真的不是小萌宠吗?!

    从《黑楼孤魂》里,能看出导演借鉴美国恐怖片的地方,

    除了画面剪辑借鉴了美国恐怖片,连男主装录音设备也搞的跟枪战片一样,有种忍俊不禁的喜感。

    以上因素让《黑楼孤魂》成为建国后为数不多成功的有鬼商业片,但这都不是它能成为神作的原因。

    它之所以成为神作,更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对文革清算的反思。

    即使《黑楼孤魂》因此被删了十二分钟。

    在1989年前后,正是文革结束十年后,一些反思文革的电影相继出现,

    比如我们熟知的《蓝风筝》,《霸王别姬》等。

    这些电影大多反映了主人公们在文革中的经历,

    而《黑楼孤魂》则是文革后不能沉冤昭雪的受害者以鬼魂方式进行的复仇。

    电影集中反映了女孩小菊一家的遭遇。

    母亲被邻居大爷强暴,父亲在文革时病逝,

    死前把女儿和遗产托付给交情二十年的朋友,

    而朋友却杀了小菊,并把现场伪造成小菊自杀的样子。

    文革结束后,对文革的清算并不彻底,很多冤案都草草结案。

    加害者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很多加害者跻身上层,变成了道貌岸然的君子。

    冤屈得不到洗刷的小菊只能以鬼魂的方式一 一报复那些害过他们一家的人。

    偷金佛的由飞,做起了古物倒卖生意。

    说是古物倒卖,其实更像是诈骗。

    强暴小菊母亲的老林变成了和蔼可亲的邻居大爷,

    没事看个电视,管管闲事。

    杀害小菊的人更是跻身名流,成了上层有威望的成功人士。

    这场鬼魂的复仇是由男女主两个人发现的。

    男主霍峰是录音师,女主于红是演员。

    这两个人的设置很有意思,也充满想象。

    霍峰录音所以可以收到各种古怪的声音,这些古怪的声音是将要发生的事。

    于红属于“灵媒”,她不仅可以看到鬼魂,还可以透过凶手的眼睛看到凶手的作案过程。她看到的是过去。

    于红看见过去的能力让她发现了孤魂小菊。

    霍峰听到未来声音的能力让他想要阻止小菊的复仇。

    霍峰想用法律来处罚凶手,他想找到凶手作案的证据,但是有证据真的可以让凶手绳之以法吗?

    要知道凶手已经成为了有权有势的人,他如果想否认想撇清岂不是易如反掌?

    霍峰的阻止激起了鬼魂发愤怒,霍峰的耳朵受到了重创,而于红也被当做疯子进了精神病院。

    当于红说自己讲的鬼魂的事都是假的时,她被当做病好了放出了精神病院。

    这是多么的荒谬与讽刺!

    那时候电影审查还没有很严,所以电影最后,不是法律帮小菊惩罚了凶手,而是小菊用自己的方式报了仇。

    电影结尾,是一个精神病人给病友们讲故事的场景,似乎之前种种都是精神病人编造的故事。

    这时,于红化身的护士进来说:该吃药了。

    电影的结尾定格在满屏的药丸上。

    这些鲜艳的红色药丸多像蒙冤者的愤怒和他们被时代强暴的生命。

    这个结局充满了黑色幽默式的荒诞,有种无奈和揶揄。

    影片中,霍峰说了一句话:世界都疯了,何况人呢?

    在疯狂的世界里,人性的恶暴露无遗。

    当世界重建,他们如同水滴汇入大海,做过的恶也消弭于无形。甚至没有人再去追究他们的责任。

    冤有头,债有主,

    当法律不能伸张正义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出鬼魂来解决死不瞑目的遗憾。

    这是正义以极端的方式被伸张,更是人们对正义未竟的失望和愤怒。

    即使那场浩劫变成了不能讲述的禁忌,我们依然不该忘记。

    铭记是为了不再重现。

    疯狂的世界和事件里,含冤而死的人太多。

    要是都变成鬼魂都来复仇,有多少人逃得过?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

     3 )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关于《黑楼孤魂》的批评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二章 消费记忆与突围表演 P76

    (为避免歇斯底里杯弓蛇影的网站自我审查和自我阉割,原文中那个众所周知的词汇用“十年”代替)

    事实上,在80年代文化中,“十年”始终是“一位”最为重要的在场的缺席者与缺席的在场者。一方面,它必须小心地绕过礁群,一个近在咫尺却难以进入的历史时段的雾障;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一个不断被借重的“历史时段”与“事件”,因为它潜在包容着某种特定的“历史断代法”,它始终可以成为某种权力话语摆布现实的“说法”,某种社会“共识”得以生产、再生产的原材料。只是这必须以“过去完成时态”割断,成为一个拒绝被质疑、追问的对象。于是,在八十年代的主流叙事作品中,“十年”始终作为一个朦胧的血色背景,作为序幕,作为被叙事件及任务的史前史,为一个特许发生的”例外“、”悲剧“,制造”病态“、“怪诞”的往昔空间。在其中,“文革”像是一个关于创伤的记忆痕,或一夜梦魇所留下的苍白的面色;或者说,它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前意识”。叙事的过程则是一个对创伤记忆疗救或者不如说是遗忘的过程。但它又必须是“不能忘记的”;不是为了“活着,并且要记住”,而是为了保留为某种“空洞的能指”,用以不断地将难以解脱的现实困境还原为灾难性的历史成因,为种种现实的政治文化策略提供其合理性的“阐释”。或许可以说,“十年”作为一个转喻的禁忌和对禁忌的转喻,始终不断地在以转喻的方式繁衍膨胀。

    然而,禁忌又毕竟在不断地被重申。在中国电影最后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直面“十年”时代的影片屈指可数,并大多命运多舛。《枫》、《芙蓉镇》均一度遭禁映,前者还在言辞激烈的抨击中被迫修改。禁忌的划定,极为有力地加强了大陆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某种斗牛士式的“突破禁区”的热情,以及市民心态中特定的“禁书”,“禁片”情节,引发了一种对“十年”“真相”、“珍闻”,对当代时代悲剧,内幕,秘闻的空前的,不间断的关注与热度,并在不断地强化,制造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窥视癖”的类型。当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化工业”,市场及消费机制开始介入大陆的文化体制时,类似的政治文化现实指示出一个已经创造完成的,极为广大的读者/观众“群落”,标志并暗示出一个潜在的,特定的“卖点”,一个可资发掘,利用的消费心理,一种政治窥秘与亵渎所提供的消费快感与消费方式。

    事实上,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写作或主流文化范本,而是一个在80年代具有边缘性的通俗类作品——恐怖片《黑楼孤魂》(导演梁明、穆德远,1989年)——有趣地标明了一个多元决定的文化临界面。这是一个孤魂复仇的“鬼故事”。事实上,影片蜕化于一部美国恐怖片《幽灵》( The Changeling 1980,豆瓣中文名译作摄魄惊魂)。但这在划定的搬迁区即将被拆除的旧楼的地下室(一个关于记忆的象喻)间出没的,冷血复仇的孤鬼,却“换成”了一个在十年岁月中遭虐杀的小姑娘的冤魂。于是,影片的恐怖感(或曰消费快感),便不仅来自于“鬼故事”的惊吓效果,而且来自于十年亲历者“政治迫害情结”(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某种被虐与被害妄想)的共鸣,放大和叠加。影片巧妙地触动了一个作为禁忌的“事实”,即在“十年”岁月中,普通人对过剩权力的分享,如何制造着暴力,虐杀。但这与其说是一种质疑,不如说是一次移置,因为在这一幽灵复仇的故事中,“十年”场景已由一种政治场景转移为欲望场景:遭复仇的对象之一,曾因淫欲而强暴了小姑娘的母亲,将她逼上死路;而另外两个人则因为觊觎小姑娘的遗产(金佛像)而虐杀了她。幽灵的复仇手段之一,是从洞开的地下室之门中,让呼啸的旋风,裹携着成团的美钞,使贪欲者无法自禁地追随着步入杀戮之地。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的呈现,影片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结构为性别场景。因为故事情境中的孤楼,是一个”看得见过去,听的到未来“的象征空间:一个偶然在此地录制影片音效的女演员,恐怖地目击到历史场景中的暴力,而她的恋人(录音师),则惊讶地在录音带中听到未来的声音——幽灵复仇的暴力场景。有趣之处在于,女人在这里“看到了”男人对女人的施暴:强暴,劫掠,虐杀;而男人在这里听到女人对男人的侵害:小姑娘的冤魂如何残忍地逐一向男人复仇。但在这里,“十年”梦魇/旧日的暴力场景/男人对女人的施暴是不可见的。除了女演员恐怖变形的面孔,观众一无所见;而复仇场景/女人对男人的戕害却清晰地展露为一个完整、可视的过程。女人每一次对历史中暴力场景的目击,总是发生在她即将与恋人步入亲昵的时刻,恐怖每每使她奔逃而去,使男人美梦难成。一个有趣的临界点是,对“十年”禁忌的触动,畏惧(因为它仍然是不可见的)与消解,被官方说法所阻断的记忆,成为恐怖出没的幽灵,成了对拜金,欲望的暧昧态度,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男性心态和与既由权力又由女性诱发的阉割恐惧的潜在流露。这一切有效而有趣地组合在一个文化消费形式之中 。

    无独有偶,类似模式几乎成了八九十年代之交为数不多的恐怖片(诸如《午夜杀手》1991,《雾宅》1991)的通用模式:复制美国大众文化(平装小说,好莱坞电影)的基本情节,但其中精神分析式的童年创伤情景被转换为一处“十年”时代的创伤记忆;阴谋与杀戮的直接动因则常常是前精神分析式的“谋财害命”。而更为有趣的是,《黑楼孤魂》的结尾处,被述情景“还原”为一个医院内的病房,恐怖的鬼故事“还原”为一次病房中的“扯淡”;而伴随护士的一声吆喝“吃药了!”摄影机镜头摇落在一车五彩缤纷的药片上,推出字幕:“完”。于是,“十年”记忆与政治潜意识中的恐惧,被指认为一种病态,一种间或可以被治愈的疾患;而拜金与欲望责被转换为理性范畴内部的非理性因素,一种尚可被接受和理解的“常识“。类似恐怖片因此而展示了一个文化的临界面,其呈现和印证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禁忌(”十年“记忆)在初兴的文化市场机制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消费性,预示着90年代文化对经典意识形态的消费将与对另一禁忌即性爱(以男权话语为基准的)的消费,与暴力/色情(”永恒“的商业文化的操作原则)相联手。此间一个有趣的症候点是,类似通俗之作中的”十年“书写,无疑将男性再度确认在历史及欲望主体的位置之上,女性则更远地被放逐到客体位置及历史的角隅之中。

     4 ) 吓死过人的电影---------黑楼孤魂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到了《黑楼孤魂》。对这部当年赫赫有名的电影的唯一记忆,除了简陋的电影院门口那水粉画的海报和海报上故弄玄虚的情节介绍,就是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说某某白天看了,晚上都不敢去厕所拉。某某晚上看了,不敢一个人回家啦云云。后来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小道消息,说是在电影院里把人都吓死了。《黑楼孤魂》描写了鬼魂复仇这一主题,今天看来当然不新鲜。但对于当时接触不到任何港产鬼片的观众,还是有第一次吃螃蟹的感觉的。更可贵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后来明令禁止拍鬼片,也不许电影里出现鬼的形象。不知道是怕违背我们的无神论信仰,还是吓死人的流言产生了副作用。如果是后者,说明这部电影当年的影响还是蛮惊人的。重要的是,它将很可能作为中国大陆解放后空前绝后的鬼片而存在了。历史上说不定还要给它留个一席两席的位置咧。

        围绕着电影的记忆和故事给了人很温馨的感觉,再想到终于要搞清楚这吓死人的电影究竟怎么个吓人法了,又有一种千年之谜终要破解的兴奋感。基于这些正面情绪,电影怎么样倒次要了。

         电影情节比韩剧都简单,文革时期,一个家庭破碎了,临死的父亲把仅剩的财产和小女儿—小菊托付给自己20多年的朋友。但是这位朋友却图财害命,害死了小菊,还伪造了小菊自杀的假象。到了80年代,住在这楼里的一位录音师和一位女演员(她同时是有特意功能的鬼线人(或称灵媒))发现了这桩冤案。最后自然有怨抱怨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在鬼魂就要杀死“导演“---也就是杀死小菊的凶手的时候,情节安排录音师阻止小菊,理由是应该让人间的规则—法律来处罚他,并让小菊提供证据。这要在今天,肯定拍成小菊引导大家找到证据,最后法办凶手,还小菊以公道,章现我司法的公正严明。但是电影里,小菊却对这种阻止大发雷霆,不仅震伤了录音师,还害的女演员差点进疯人院。最后女演员嘴巴上说要小菊帮助以人间的规则惩罚凶手,实际上法律并没有以任何形式出现,导演最后还是在黑楼----当初他杀小菊的楼,在小菊的恐吓和索命下一命呜呼的。说明人间的规则还是不管用,不如鬼魂索命有效。这里面是否体现了对司法体系的一种讽刺不敢说,但是这样拍,挺大胆的。特别是今天看来,如此藐视法律的作用,人间规范的权威,把鬼的规则置于人的规则之上,不论有意无意,尺度都比较大。也许正是顾虑让人联想到人间规范不如鬼的规则,国家才不许拍鬼片?

        就吓人的级别而言,本片不能和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的美国恐怖,和心理悬疑的日本恐怖片相比。但是电影一上来几个镜头就把鬼魂冤屈的由来交待的清清楚楚。剪接干净利落,表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水准。而且早早就开始吓人的桥段。没有任何故作深沉,任何让人费脑筋的地方。对比如今羞羞答答,硬要说自己是艺术的《夜宴》们,有一种坦率、真诚的可爱。坦率的讲,几次闹鬼,气氛造的都很好。黑楼里狭窄的地下室过道,墙壁上的涂鸦,破败的楼梯,配合一片死静或者幽灵音乐,居然可以让人看了觉得心里很不舒服。这很可能是熟悉的文化背景起了作用,这样的破楼,在我们小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见过,甚至住过,或许还听过类似的鬼故事。我原来的母校,这样的楼就有好几栋,有的现在还住着青年教师。除了黑楼残破的压抑感推波助澜,电影还很聪明得把吓人的重点放在声音效果上。主人公是录音师,几次发现有鬼都是从无意中录下的音里。刻意制作的鬼叫突然出现,还是让人不由得裹紧了被子。还有几次主人公要和鬼沟通,特意带上耳机去听鬼的声音,前前后后的铺垫,让带上耳机的寂静和等待,变得揪心。另外一个桥段是浴室,当年试图强奸小菊母亲的一个凶手,也住在黑楼里,他是在浴室里看到鬼。之前他一步一步审视浴室的段落,显然受了美国电影的影响,造足了恐怖紧张的气氛。最后导演在阁楼上恐慌的等待一段,分明是国产《沉默的羔羊》。但80年代毕竟是80年代,经过精心调整,不输日式恐怖片的恐怖气氛把观众的胃口掉的老高,可一旦可怕的东西真正出现的时候,科技的落后,道具的粗陋就显现出来了,让人失望。想来当年到了这种时刻,女孩子肯定都是蒙着眼睛的,所以道具太粗糙,也显不出来。里面的导演在拍片的时候,说了句,“就70万“,说不定这就是当时拍片的预算呢。这么一想,也就平衡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实在匪夷所思。所有人物都出现在疯人院里,小菊站在一边,把玩着钥匙(片中恐怖道具之一),而女演员则成了护士,最后镜头在她推来的药车上定格。不知道什么意图?是让大家别太当真,一切不过一场戏,还是有点什么别的想法?实在分辨不出来。也许只是为了应付电影检查,故意颠覆自己的叙述。Anyway, 我总算看到了儿时闻之色变的《黑楼孤魂》,和儿时不同的是,那时我会为了部有点恐怖元素的侦破片整晚睡不着,现在,我却可以睡得更加香甜。人,的确总在变。

     

     5 ) 看到你流下悔过的眼泪,我就笑了....

             神作。但在看到结尾之前我一直是这样觉得的:影片中男主角是个正气凌然的录音师,天不怕地不怕,以为自己是兰博,男主角凭借其先进的设备,可以预知未来,住在鬼楼里。女主角人美心更美,利用其第六感可以感测到过去。二人为一个鬼打抱不平,没有想到鬼是拆迁办的,男主角身为钉子户而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是注意我说是结尾前,神作就是神作,看完结尾的我仿佛可以看到向上滚动的字幕中这些名字正在嘲笑我。。。。
         先说剧情。这是我这两年看过的唯一一部国产恐怖片,就像以往的以“楼”为题材的恐怖片一样,它有一个曾经发生过凶杀案的阴森恐怖的黑楼,而且因为拆迁,黑楼里的大多数人都搬走了,只剩下三户——老林、尤飞、主角。之后影片中真正的主角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出来吓唬钉子户了,那就是怪兽小菊。。哦不好意思,是少女小菊。。呃也不是,姑且称之为幽靈少女小菊吧,简称小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头到尾小菊的初级形态只露脸了不到两分钟时间,之后一会儿变成身成会翻白眼的布偶,一会儿变身成麻绳,其形态千变万化。由于是冤魂,小菊自然有资格报复全人类。此鬼拥有鬼神不测之术,夺天地造化之法,但是却不急于杀人,她像恐怖片中所有的杀人狂或者拆迁办的一样喜欢先折磨受害者,断他们家水,掐他们家电,让他们的精神崩溃,之后轻而易举的杀掉他们。。。或者,杀掉他们。。。在以往的国产片中好人通常会有好报,这部电影却叫我眼前一亮!神作的剧情设计往往会使人出乎意料,就像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所描述的那样:“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是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创造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
         再说画面,最主要的部分大概就是这阴森恐怖的黑楼了,整部影片没有用到一丁点儿电脑特效,奇幻场面却有很多,比如说:飘在空中的布偶,黑楼在狂风中坍塌,无人驾驶的汽车等等之类。这样你就没法说它做的假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个情节是男主角在组装收音器,这一组画面采用了快速切换镜头的方法,这在国产电影中实在难得一见,这也是留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段。
         演员表现也很出色。你会觉得这和俗气的国产警匪烂片儿一样男主角英俊帅气还富有正义感,女主角温柔可人还很有胆量。坏蛋长着汉奸脸,心肠的丑陋仿佛扩散到了脸上。如果你是这样想的,结尾会给你当头一棒。估计梁岛就像教育大家,不能凭长相看人。这就像李海鹏说的:“天上有两块云,左边一块儿右边一块儿,如果一个人在地上指着天上说左边那块儿云比较爱国,那这个人大概是脑壳儿坏了。”
         音效方面来讲,由于年代久远,音效很差,但这却加大了恐怖的力度。因为有的不恐怖的部分突然加以刺耳的音乐声中也会吓你一跳,也有可能当时拍的时候就是想不择手段的吓唬观众,所以这就出了——在播出时吓死过人的事情。
         近年来国产大片高产,却产下一堆畸形儿和怪咖来。作为电影爱好者。人们不愿意看一部砸了很多钱号称大片儿的烂片儿,人们愿意相信中国还有人有实力能拍出《让子弹飞》这样的影片,人们更愿意相信中国还能拍出像黑楼这样廉价却让人眼前一亮的国产电影。
         以上仅为本人愚见,各位资深人士见笑。

     6 ) 最后结局才是最恐怖的!

    结局其实意味深长,不知道是否有必须没鬼的审查因素

    是一帮精神病人讲故事,然后医生给他们推来药说该吃药了,隐喻那时都病了,画面停在一堆五颜六色的💊上,所以是精神病人精神错乱编故事,还是他们因为那个年代看见了真实故事所以变成的精神病?小菊对劝她走法律复仇的男主说你妨碍了我,说明这条路不通,那么故事里的小菊能变👻复仇,现实的小菊只能是黑楼孤魂了

     7 ) 一些看法(短评不够,长评来凑)

    1、除了表演有些生硬和音画有些对不上外,恐怖氛围营造十分有感,中国待拆迁的老房子太适合拍恐怖片了,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里,简直有数不尽的恐怖元素。按理说,如今房地产如此火爆,那么多老破房子可以利用利用,国产恐怖片指日可待。。。

    2、开头“临终托付”的医院场景,暗绿色场景、低角度摄影、突然睁开的死人双眼闪出一道绿光,怪鬼畜的,不过,惊恐氛围全出来了。

    3、八十年代的娱乐风气,文革历史的遗留案件和文化反思,同年上映的还有《顽主》。(配乐竟然还用到了变奏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韵律不尽相同,但仍然可感。)

    4、“鬼娃杀人”的两场戏恐怖加惊悚,常常让我怀疑这么鬼里鬼气还能过审查?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围令人震惊,原来最狠的还在结尾。

    5、戏中戏结构,拍电影以及电影本身,故事以及讲一个故事的故事。结尾一跳变成一群精神病人在讲述一个鬼故事,结尾定格的排列整齐的一盘盘颗粒药。似乎有蓄意过审查的动机,或者是用这样一种“病态”的方式去讲述文革历史的遗留问题,这种鲜明的时代寓意似乎更加合理。

    6、七十万成本,中国第一部立体声恐怖片,有想法的恐怖片比用钱堆起来的庸俗大片有意思得多。

     短评

    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这句搁今天,肯定通不过;一开场的几个镜头就让人无比压抑;而最精彩的还在结尾,看到最后1分钟,有惊喜。

    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以前看的时候听说是大陆最最恐怖的恐怖片,有几个场景恐怖氛围做足了功夫,整体感觉一般,然后关于文革的沉重反思少不了!结尾或许才算是最大亮点——这个片子是“中国大陆特色”恐怖片的源头。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女演员能看到过去,录音师能录到未来,导演是凶手,最后,大家都是神经病……

    1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什么好素材拿来天朝来拍都会变味,都会被审查和体质那一套彻底毁的差不多了,当年这部恐怖在类型、声效和恐怖氛围营造方面已经相当不错,尽管细节还存在一点过于生硬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冤有头债有主吧。最后的结局大亮,简直就是天朝当下所有院线恐怖片的鼻祖啊。★★★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印象比较深的国产恐怖片,拍成这样已然很优秀了,讲述文革对普通人的迫害,受害人化身鬼魂伸张正义,说是恐怖不如说是善恶有头,而结尾那个精神病院的场景简直神了,堪称神来之笔。

    25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三星半,那个年代的国产鬼片拍的相当渗人,结尾被河蟹了,看了河蟹还是比较考究的

    2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该吃药了“

    30分钟前
    • 李可笑
    • 较差

    三星半;80年代的国产恐怖片真是百花齐放,想象丰富创作大胆,氛围营造极好,孤楼、暗雾、楼梯、玩偶、落叶,看得寒毛直立,不比如今所谓恐怖片只会笑场;结尾的逆转,估计也是迎合主流吧,否则怎能公映,不过也暗指那段吃人历史不是荒诞不是梦境,也不是疯子的臆想,的的确确存在。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对文革的提及--"公检法瘫痪,能结案就不错了""整个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对伪君子的嘲讽--导演道貌岸然的虚伪演讲.和对弱者的同情--法律不可依靠时以特殊手段实现正义.这类表达放在今天首先过不了广电这一关,80年代的恐怖片都能拍到这种程度.致上敬意

    32分钟前
    • 跑跑
    • 还行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65分钟处当录音师装好录音枪双手端着走向阴森的地下室时用的配乐居然是《2001太空漫游》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6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毫无疑问,要是玩儿声效跟氛围营造乃至故事创意,国产恐怖惊悚完全能独步全球,可惜现在瞻前顾后的太多,审查因素,镜头语言,概念设定都差了太多。。。好传统没保留下来

    40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结局太他妈雷了。。。。

    43分钟前
    • shakingx
    • 推荐

    原来最狠的不是鬼,是人啊,是阶级斗争啊。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

    4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录音师和戏中戏的点学的是德帕尔玛的《凶线》,结尾精神病院学的是李翰祥的《销魂玉》。

    4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这片很牛啊!在那个年代还能上映说明历史一直在倒退!!

    53分钟前
    • 水罂粟 [兽女]
    • 推荐

    吓人的点到底在哪里?

    5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第10放映室强烈推荐~~刚看完了,真相很强大(在电影上映的那个年代绝对是神作!)

    60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推荐

    神州岂此千般罪,黑楼原藏万种邪。十年横扫牛鬼神,尚余此处一孤魂。死不瞑目碜绿光,便有精生鬼娃娃。举国皆疯,该吃药了

    1小时前
    • 丁一
    • 推荐

    1989.。果然那个年代什么都有点盼头 。后来不解释╭(╯^╰)╮

    1小时前
    • 名字没想好
    • 还行

    男主苦口婆心地反复劝导女鬼说:小菊,你不可以这样。

    1小时前
    • 水仙操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