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延边少年

    延边少年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李振铭  崔瑜娜  彭飞  刚延明  魏书钧  高阳  赵力华  许清  王春飞  夏海涛  娄振  王大印  冷雪飞  付吉婷  李艳菊   

    导演:魏书钧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龙石密码

    • HD

      旅行者的需求

    • HD

      我们现在长大了

    • HD中字

      马德琳·柯林斯

    • HD

      在蓝色时分飞翔

    • HD

      女王2006

    • 太空训练生

    • 更新HD

      罗蕾莱

     剧照

    延边少年 剧照 NO.1延边少年 剧照 NO.2延边少年 剧照 NO.3延边少年 剧照 NO.4延边少年 剧照 NO.5延边少年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入围戛纳短片单元的《延边少年》,故事围绕着“少年的烦恼是什么”展开,主要讲述朝鲜族少年花东星离开村庄去城市寻找父亲索要旅费的故事。该片在湖北宜昌和吉林延边两市进行拍摄制作,选角近万名。

     长篇影评

     1 ) 延边少年影评

    少年追梦路

    -观《延边少年》有感

    这部影片的拍摄地是延边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魏书钧表示拍摄前自己曾深入延边当地体验生活,副导演历尽艰辛从近万人中寻找出合适的主角,拍摄时剧组克服了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和日照时间短等困难,完成了影片《延边少年》的全部制作。

    此影片讲述的是朝鲜族少年花东星离开村庄找父亲要旅费的故事。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当今朝鲜族人数越来越少,很多青年都选择了离开村庄到城市去发展,所以很多朝鲜族村庄只剩下了空巢老人和孩子们。这部影片中的村庄也尤为典型,村子落后并且也没有人去改变现状。这部影片中的少年不甘心被困在毫无生气的村庄,于是决定开始自己的追梦路。

    在这部影片的开头就是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打牌的镜头,花东星看到伙伴小胖坐上车去韩国之后看了一眼正在打牌的老人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己的“旅途”。

    少年很喜欢踢足球,看球赛。也许,在他的生活中这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事情,所以,少年决定去韩国踢球。在他找到父亲摩托车店的时候发现父亲并不在,在他与父亲店里另一位师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少年也并么有太多的关心。在少年的追梦路上有一位陪他一起寻找父亲的伙伴,我们称她为“姐姐”。这位姐姐是父亲经常去的美甲店的服务员。他们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少年对于异性的追求和好奇,和接触异性时的毫无章法。两个人在河边的娱乐场所等了父亲一夜,也没有等到父亲。但是在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两个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渴望。其实,二人都是年轻人,在小县城里困着,对于明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追梦的道路上还能走多久。第二天,少年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孤身一人。姐姐已经回到岗位上工作,少年知道这条路还要自己走下去。

    影片的最后,少年找到了父亲和父亲说要去韩国踢球,还告诉父亲小胖去韩国只花了两千,表现出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渴望和追求,但是父亲却说要拿5万让少年去读汉族学校。少年骑着他的摩托车走了,脸上的神情落寞中又露出一抹坚定。少年依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追梦路。影片的结尾,少年走到了边境被拦下,不得不掉头回去,在转身的那一刻透露出无奈和恋恋不舍。影片是以少年骑车的背影结束的,表现出他的追梦路还很长,不知道少年最后的去处,也不知道他是否坚持到最后。但是,我愿意相信少年走到了最后。

    其实,我的家乡也在延吉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虽然延边为朝鲜族自治州,但是很多朝鲜族父母却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朝鲜族学校,他们普遍认为让自己的孩子读汉族学校以后会更有出息,所以,在影片中父亲拒绝少年送他去韩国而是让他去汉族学校读书。我觉得这部影片的典型性在于它的社会背景,朝鲜族现在的青壮年都选择在外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对于孩子们的关爱少之又少,所以,孩子们都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它也体现出现代青年的共同点,虽然对于未来和明天和迷茫,面对困难可能会不知所措,追梦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也会像影片中的少年一样得不到支持,所以,有些人选择了坚持,有些人却选择了放弃。

    《延边少年》导演镜头下的少年体现出了,在追梦的道路上哪怕再不安和迷茫也要挺起胸脯向前走。

     2 ) 其实不算影评

    看完心情复杂。毕竟我一直住城里,确实也不太清楚农村是什么情况,确实有可能如此凋敝。 男主感觉长得挺像我表弟,就是和爸爸说朝语的时候让我有点疑惑,个人印象中延边口音偏重,像开头老年人的那种语调,但他们倒是更像首尔口音,偏柔和,比较像辽宁朝鲜族口音。而且爸爸说的有点拉。也许爸爸是务韩回国人员,可是如果男主一直上朝鲜族学校,且爸爸不太希望儿子去韩国的话,男主说首尔口音的朝语就很怪。看了一眼合作单位,估计是在延吉图们拍的。 上大学之前从未觉得我们那儿有什么特别之处,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可能确实有些离奇魔幻之处的,比如一直以为一个班离婚+分居率有50%以上是正常情况。 站在旁观者视角观察延边给了我一定程度的陌生感,或许我也没有多了解生我养我的家乡。正如之前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经常提及的,也许身处异乡才有一个契机去反思和重新审视自身定位。 可我确实也很讨厌一提到边陲小镇就表现落魄凋敝而游离的氛围,总觉得有些刻板,切口太窄,而本片除了堆叠了一些朝鲜族元素,似乎也未能高出其他小镇题材(人口外流 逃离等)主题。 此时又想起《颐和园》女主设定就是图们人,上大学之前的镜头中就有朝鲜族学生以及录音机播放的朝语广播,却看不出来这种设定对整部影片有什么影响,个人认为有点算败笔,也觉得只作为一个元素出现有点可惜。可能也是基于自己的身份才一直对这种设定耿耿于怀。 15分钟也许没法容纳太多东西,希望相关题材以后能拍得更好。

     3 ) 逃离现状,不畏将来的少年序曲 ——《延边少年》影评

    《延边少年》这一十五分钟的影片讲述了生活在延边一村庄的朝鲜族少年萌生出了想要离开村庄去往韩国的想法,于是到城市里找父亲要旅费的故事。少年对逃离当下现实的渴望,其实几乎扎根于许多人的心中,夹杂着迷茫与坚定,总有人选择毅然前行。

    影片的主线是少年寻找父亲的过程,而另外一条分支,是在其过程中与在美甲店工作的女孩一个晚上的相处。

    从前者说起,影片给予观众最大的共鸣便是少年对现实产生的一种反叛心理。每个人也许都会有过这样的时刻,无论最后是选择了自己所向往的方向还是留在原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人生的轨迹都会随着时间洪流的冲刷而慢慢改变。对于村庄的萧条和冷清,影片没有给予过多的镜头,从名为花铭兴的少年看了几眼讲着朝鲜语在树下打麻将的老人,到回到屋外的那片空地踢球,屋内电视机闪烁着已经没有了画面,这些现实扑面而来的衰败感,为少年的离开打下了情感基础。于是他到城里找父亲要旅费。影片临近结尾时,他终于见到了父亲,向父亲提出去韩国的想法,父亲抛出了一个疑问“你去韩国踢球吗?”,他所接的话避开了这个问题,最后父亲毅然说道:“五万,爸给你找一汉族学校。”于是少年满足地骑着摩托车离开了。我们无从得知他想去韩国的原因,或许仅仅想逃离这个村庄,或许是渴望在别的地方获得其他机会。但是他鼓起勇气去追求的选择,恰恰是平凡的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点。我们可以想象离开由灰调构成的村庄与城市,离开熟悉而麻木的脸庞与踏足于家乡的直接联结,他也许即将面对的是陌生的不安与从小家走向大世界的未知的荒诞,但是对于少年的憧憬来说,似乎一切都不足为谈。

    而与女孩的相处中,影片里有一个画面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女孩坐在停电海盗船上,少年推动着沉重的海盗船,齿轮的转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像是小生命对生活现状细微的诉说着不满。然后他坐上了缓慢摇摆着的海盗船,巧合的是,船上的两人都想着要离开,而不同的是,女孩第二天一早又回到了美甲店在门口和其他员工一起高喊着麻木的口号,而他,真的选择了遵从内心地离开。女孩逃离的想法像是伴随着陈旧机械摩擦发出的规律而尖锐的声音中的温柔的歌声,它终究会消逝在灯火阑珊的城市的夜里。

    “新路开始常是狭窄的,但它却是自己延伸拓宽的序曲。”少年的人生本是单调而程式化的,但是终将会发生一些改变,来自于他勇敢地去闯,去实践自己反叛现实生活的心绪,而这些改变,会让他人生平淡的序曲,多了许多跳跃的音符。

     4 ) 小城的出路与少年的可能——评魏书钧《延边少年》的创作

    文/刘小浩

    《延边少年》是由魏书钧导演拍摄的一部讲述小城少年的成长与困惑的短片,该片画面质感粗糙,内在的情感却又真实且耐人寻味,本文将从两个角度试分析本片创作方面的特点。

    一、形式:粗糙的影像质感与粗粝的摄影语言

    看魏书钧的《延边少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偷自行车的人》以其粗糙的影像质感、粗粝的摄影语言和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开辟了电影史上迥乎于好莱坞叙事的另一种创作手法,这就是著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而《延边少年》在创作上无疑是具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倾向的,概括言之,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对传统画框式构图的打破,在电影史上,关于荧幕曾先后有过“画框”“窗户”“镜像”等几种不同的论述,而这些论述也分别代表了爱森斯坦、巴赞、拉康等不同电影理论家对于创作的某种思考。在《延边少年》的创作中,导演显然摒弃传统的“画框论”,而将电影的银幕作为了启用来反映现实的一扇“窗户”,对于画面,导演不刻意强调画面的构图和形式,而是以一种近乎纯朴的方式进行“直接的记录”,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本片的画面色调整体偏暗,影调呈现出低调摄影的电影特征,而原本就破旧的颓唐的小城在这样的影像中显得更加的颓败。人物也是如此,男孩黑色的破旧棉袄伴随了整部影片始终,而作为少年的爱情的对象的姐姐也是一件黑色的棉袄,这显然是精心的设计,而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全片的影调风格接近一致。这种创作方式下的画面,不再是精致的“画框”,而成为了观察世界的“窗口”。

    其次就是在摄影方面,有意识的使用了曝光不足、虚焦、晃镜头等特殊的摄影手法,刻意利用影像营造和加深了现实的真实感与疏离感。比如全片的内景大多曝光不足,就导致画面暗部的细节缺失,整体画面颜色也显得低沉。在夜晚约会的段落中,导演刻意的使用了几次虚焦,这种拍摄效果一方面是刻意追求类似于手持摄影的真实感,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之间彼此的疏离。而在运动镜头中,全面有不少晃镜头,这种镜头语言显然是追求手持摄影质感的操作,而这些综合起来看,就是导演在用粗粝的摄影语言刻意的加深“真实感”。

    二、内容:真实的小城困境与难言的少年心事

    小城是什么样的,这个答案或许每个人都会不尽相同,然而,在中国电影的叙事中,小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而又具有高度一致的叙事色彩,一种是小桥流水的田园牧歌,一种是了无生气的破败颓唐,前者以沈从文的《边城》为典型代表,后者则在贾樟柯的一系列电影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其实,这两种“小城”从某种角度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是真实的小城的一体两面,前者存在于都市文人或者“市民”的想象之中,后者则存在于广大小镇青年的切身体验中。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直到今天,伴随着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小城似乎已经被郊区等更具有某种乐观色彩的词语所取代,但吊诡的是,“小镇做题家”仍然时不时出现在所谓市民阶级或者精英阶级的叙事中,而显然这种称谓是带有戏谑与嘲讽的。《延边少年》探讨的就是真实的小城的困境与生活在小城中的少年的难言的心事这一问题。

    首先是小城的困境。在魏书钧的影像中,这个叫“延边”的小城显然是了无生气的,之所以用“这个叫”这样别扭而拗口的叙述,是因为影像中的“延边”与真实的延边到底是否统一,笔者没有调查也没有发言权,但这并不妨碍对本片的理解,因为在本片中的“延边”的现实放置在任何一个同样地域的城市也是同样存在的,伴随着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小城面临经济颓败与后继乏力的双重困境,体现在本片中,就是作为年轻一代代表的男孩,他找父亲要钱的目的就是去韩国,而去韩国的目的本片并没有直接言明,但显然,相对于“延边”,远方的未以影像形式出现的韩国是“挣钱太狠了”的地方,而出现在“延边”街头的随处可见的韩语招牌似乎也成为了远方对现在侵入的隐语,这部影片通过少年进城的线索,摄影机跟随少年,通过少年打量和记录这个颓败的小城,无疑反映了小城在巨大的发展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第二是难言的少年心事。在本片中,男孩的话语并不多,相比于话语,导演似乎更愿意用表演来勾勒人物的精神气质,比如在摩托车配件店一场戏中,大人摸了男孩的头,而男孩立刻一脸不情愿的说“别摸我头”,继而点起了一支烟,显然这表现的是少年的叛逆,而在夜晚与姐姐游玩的一场戏中,更是着重刻画了少年心中懵懂的爱情,其实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没电也要带你玩海盗船的情绪,于少年而言,这种情绪是一种介乎于友情与爱情之间而更偏向于爱情却不确定是否真的是爱情的难言的心事,而本片在这个段落的处理无疑是成功的,借这种难言的少年心事通过调度与摄影呈现了出来,这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

    综上所述,在本片中,导演通过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反映了小城的困境与少年的心事这两个相近的主题,说相近是因为这都是难以用语言表达,而魏书钧则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似的影像风格作为了叙事的某种互文,可以说这也是这段短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形式与内容两者呈现出了动态平衡的互文关系,内容是形式的注解,而形式则是内容的助教,两种统一于整体的影像风格和叙事主题之下,从这个角度看,本片是一部成熟的影像作品,无愧戛纳的盛名。

    (完)

     5 ) 出走

    影片《延边少年》拍摄于中国北方边境的小城,它讲述了一位延边少年一天中的生活片段。影片在一段妇女们的谈话中开始,少年听到了去韩国赚钱这样的字眼,心有所动,随即决定去摩托车店找父亲要旅行费。恰好父亲不在,少年向店员询问父亲的去处,被告知可能在隔壁的美甲店。美甲店的女店员也不知道少年父亲的去向,但有意帮助他一起寻找。傍晚,两人一同在小城里游荡,寻父未果,后来便一起去了游戏厅、游乐园消磨时间。第二天,父亲回到店中,少年与他沟通后未能如愿以偿,便骑着自己破旧的摩托车径直开往边境,无奈刚好遇上禁言,他只好掉头回去。影片也就此结束。

    《延边少年》在这十五分钟内讲述的故事并没有很复杂的结构,也没有大幅起落的情节,只是平淡如水地展现了少年这一天中的生活画面。然而我在观看中察觉到了许多为人称道的细节,这些细节悄然地揭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就比如,店员嘲讽少年抽烟,并让他不要再骑他的破摩托车了,而少年的态度则是“我的车好着呢”、“别摸我头”这样的话语。这多少反应了少年的离经叛道,与他渴望出走这一点相呼应。再比如影片中出现的种种“残缺”:快报废的摩托车、坏掉的赛车游戏机和停电的摩天轮,小城里的一切都散发着残破灰暗的气息,无形中为影片渲染了压抑的气氛。

    很显然,延边少年不甘在这样机械运转的生活和残破、看不到未来的小城市一直下去,如果不出走,就会像美甲店老板的口号,“原地踏步走”一样,永远停滞不前,困于秩序的深渊和无尽的束缚。所以,哪怕是摩天轮停电了,他也要手动地将它转起来,哪怕是骑着破旧的摩托车,他也要向边境驶去。少年地离经叛道,事实上是对庸常现实的痛诉,也是对只需捆绑的反抗。

    只可惜,影评回归现实,给了我们一个压抑的结局,少年彼时只是远远的望着边境线,却没能行驶过去。这值得深思。无论是延边少年,还是哪里的少年,有了出走的决心,就是携带梦想的火苗,现实会不断降下冷雨,但我相信,够旺的火苗还是能持续燃烧。

    除此之外,影片的意境也是我很欣赏的一点。全片色调偏冷,导演对画面的把握恰到好处,配乐也很应景。印象最深的是美甲店的女员工坐在摇摇晃晃的摩天轮上,伴着“吱呀吱呀”的响声唱着韩文歌曲,少年默默地听着,远处有五彩的灯光。除此之外,还有少年骑着摩托行驶的画面,它们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风呼啸而过,能看到他眼神里的迷茫和希望。

    如果,电影里的世界继续发展下去,我相信少年终还是出走了。

     6 ) 少年不知愁滋味 ——《延边少年》影评

    延边少年,是一个“边缘人”。

    更为准确的说,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处于边缘地区的边缘成长时刻的边缘人。在延边,一个在中国的边境的小城和一个处于青春期,在少年和成人交汇处的男孩,有着一个去韩国踢球的边缘梦想。他仿佛和所有人都存在一种真空的隔膜,就像加缪的《局外人》之中的莫尔索一样,一种疏离感和无法交流感总是萦绕在他的周围。单就故事设定而言,我能看到导演对于这个人物和环境的设计感,但是边缘设定在全片来看总有一种刻意之感,简单概括来说可以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感。

    首先,从人物欲望而言,男主热爱的踢球和摩托车都是典型少年特征。但是从全片来看,去韩国踢球的梦想交代的不够充分,在故事一开始的部分,男孩在边境送别完朋友后一个人默默踢球,随后不久就和足球再无联系。虽然和篇幅受限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结尾的时候也因为初始动机的梦想不够强烈使悲剧感极度弱化,也就造不成对于男主在边境被拦下的无力感的合理性。相比于这部电影,《狗十三》在欲望的冲突制造上会更为真实合理,价值观层面两代人的不同认知以及生活层面上一只狗引发的矛盾冲突,是互相联系且互为补充的。但是在《延边少年》中,我看到的更多是对成人世界的碎片化理解,比如美甲店早起的口号和爸爸喝醉之后说的“五万送你去汉语学校”这样的话语,虽然在结构上承接作用,但是从人物角度来说,会有些许片面和过于直接。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的人的出场,功能化强于叙事性,从细节角度来说,由于缺少人物欲望和性格的展现,也更多的只是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而没有树立主流的世界是如何,从而突出少年的边缘感和孤独感。

    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全片所有成人形象都没有正脸,在导演刻意的大光圈之下,除了主角之外的其他人大部分时间也都处于模糊之中,这种风格化的摄影处理代表了少年看待世界的角度,在他心中的世界是自我的,但是导演对于少年的认知视角也是有距离的、客观的。比如在全片之中,虽然大光圈的摄影之下,但是全片没有一个主观镜头,全部是客观视角的大景别长镜头,试图尽量真实的还原真实静默的世界。我很喜欢里面的长镜头,其中最喜欢的两个一个是游戏厅里面两个人一起玩赛车的场景,在玩的过程中,暧昧在两个人中发酵,又被随后的车坏了的事实所击碎,这种无力感实际上是全片中最为真实也最有意思的一点,可以说,这个车也和男主之前的摩托车相联系;另一个是海盗船上,两人男主用人力推动船,在船上两个人聊天的场景。这两个镜头最有意思的都在于画面内部的动感,其实可以象征在平静的镜头之下,两人漂浮不定的心绪,暧昧、迷惘都通过这样流动诗意同时具有韵律感的镜头语言呈现出来了。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虽然整体结构的剧作上存在一些瑕疵,少年愁中的“愁”并没有很好的展现,但是从个体出发,在电影风格上,对于少年个人的处理还是比较真实。虽然总体来说必须承认和篇幅和角度有关,在15分钟的过程中无法圆满的讲述,但是如果不解释清楚什么是愁,迷惘的少年只会让观众也更加迷茫。

     7 ) 你无法阻止少年们往前冲,因为他们听不见

    荒凉的村庄、破烂棚子下老人们在打麻将、年轻人往外面的世界跑、孤独的少年不知所措地目睹这一切……这是《延边少年》的开头,清冷荒凉的画面质感为全片定下基调,正如一个少年的成长过程的开头,总是孤独寂寞而又迷茫无知的。


    片中的延边少年因小伙伴小胖离开村落前往韩国去发展而受到触动,从村里跑到城里去找父亲,请求父亲也送自己到韩国去发展。寻找父亲的过程中,少年总是独身一人,随后遇到了美甲店的小姑娘,一同踏上旅途。这样一个短小的故事,却将一个少年关于成长的内心烦恼展现的淋漓尽致。少年的烦恼来自于其想要逃离原本的旧生活,到大世界去闯荡,却又因为父权的阻碍而不得。

    少年在前往城市“寻找父亲”的过程中,透着一股无力感。他晃晃荡荡,不知道目的地在何处,无人引导无人关心。他有着无限的热血与活力,却无处发泄,只等着被空旷的小镇蚕食殆尽。在小镇的每一天,都是没有明天的。在这样的小镇里,少年们只能独自野蛮生长。于是少年想要逃出去,逃到更大的世界去——他想去韩国,除了便宜,抑或是因为他热爱足球。延边的足球氛围其实也很浓厚,但韩国的足球相较于中国,发达与专业得多,所以他幻想能去韩国大展拳脚,闯出名堂。少年在美甲店遇到的女孩,也是个不甘寂寞的少年。她青春靓丽,热爱唱歌,不想要自己的青春在小镇里空耗,觉得自己也能去大城市(韩国)做一个明星。

    然而,不管少年们想要去韩国是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总想要往外跑的,这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每一个人的少年时期,总是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幻想,拥有着无限的热情。少年们想要往外跑,即使不知道远方是什么,即使不知道出逃为何,即使他们无知且无助、不知所措,他们仍想要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少年们莽撞却勇敢,无知却坚韧。正如宫本武藏所言:“谁能阻止少年武士去死啊,他们听不见。”这是人类共同的情绪,是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的情感点。

    故事的最后,少年的父亲宁愿花五万送少年去汉族学校,却不愿意花两千送少年去闯荡,少年只能悻悻而归。这样的决定出于父辈的考虑,他或许是为了少年的前途,少年不得而知。而来自父辈的阻断与拒绝,是少年无法抗拒的,他只能选择后退,回家,回到旧生活。另一发人深思的是,少年在遭遇父亲的拒绝后,靠着摩托车往边境走,想要自己跨越生活的壁垒,却因为边境警察的阻止而终止。此时,因为政治(某种意思上的父权)的力量,他只能再一次选择后退。他骑着摩托继续往前走了,然而他会往哪走,我们不得而知。

    少年的烦恼——对旧生活的厌弃、对新生活的向往、父辈的阻碍……或许也是当今大多数少年的烦恼。少年的故事,也正有许多年轻人在经历。导演镜头底下的延边与延边少年,反射的是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中大多数的少年。他们迷茫与不安,却无人引导无人关注,只能野蛮生长。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背景:延边是朝鲜族自治州,几十年以来延边的年轻人,包括整个东北的朝鲜族,因为母语是朝鲜语,地理上离韩国又近,所以都想去韩国打工与发展,因为哪怕做个服务员,去工作五六年都有在中国工作二三十年的收入。可以说,去韩国发展是很多代东北朝鲜族的共同向往。

    前往韩国发展,是东北朝鲜族的民族文化记忆,年轻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向韩国走去,只留下疲惫的老人与无知的幼儿在村庄里。这便是如今许多东北小山村的现状,失去了年轻人的村落,也彻底失去了改变现状的机会。然而,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大多数年轻人还是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独自去打拼,去承受磨难与孤独。这便造成了一个死循环,小山村会不断贫弱下去。

    然而,这样的现状不仅仅存在于东北延边,事实上在东南沿海的山村里,一样正在流失年轻的活力。福建地区的山村青年,会想尽办法往东南亚、澳洲、欧洲等地方跑,尽管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也义无反顾,因为那些地方的工资高,辛苦打拼几年,便能够回家盖一栋体面的房子。

    中国的山村正在面临这样的一种困境,那就是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它们不断贫弱与苟延残喘,却无法自救。这种现状值得我们的思考。


    整体而言,影片以一种平淡朴素的语调,诉说着一个平凡的少年故事,却在平淡与朴素中,细腻地呈现了一个地区、一类群体的时代风貌。那些关于少数民族的、父子关系的、城乡发展的、人与社会的思考,在娓娓道来中,浸润人心、发人深省。

     短评

    上一次在国产电影里听到韩语歌得追溯到张律的《重庆》,想起之前看的《野马分鬃》,应该是这部《going to south Korea》的加长版,影像质感很像《白日焰火》,氛围很好,未来可期。【426.7MB,无字幕】

    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迷之低分,感觉比《野马分鬃》还好看~

    6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干净,留白,气氛在。故事本身是乱拳打棉花,还隔了一层塑料。

    11分钟前
    • Superhat
    • 还行

    延边人去韩国打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13分钟前
    • 杨二史密斯
    • 还行

    豆瓣页面的短片介绍不会是选角导演写的吧?

    14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延边 或许就像片子中的环境所展示的那样没有存在感没有特殊性 难得几句朝鲜语和东北话的叠加才显示出地点的特别来//非常喜欢这个干脆的结尾

    15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学生作业量产版剧本。不是找爹就是找爹的情人 怀疑90后导演都命里缺爹

    20分钟前
    • Ok电脑
    • 较差

    这片我暂时不打分了,打低了吧就感觉在说我自己拍的短片也能入围戛纳电影节一样。

    22分钟前
    • 枪杀杰西詹姆斯
    • 还行

    延边是拍黄海的地方,天然是一个有故事的边界之地。在少年找到父亲之前原始粗粝的感觉都蛮对的,女主气质稍微不搭

    2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游乐场海盗船那场戏蛮妙的,对声音敏感或者有过类似体验才写得出这场戏吧。为数不多能拍戏也能拍情绪的年轻导演了,同一批导演里基本上都是不太懂生活只会(能)拍点情绪意思一下。

    28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短片特别荣誉奖:魏书钧《延边少年》→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一定能获得奖项的肯定,获得奖项肯定的影视作品也不一定优秀。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重复的主题,平庸的合成。本质上还是贾樟柯那一套。很多情绪和情节有高级的表达方法却选择了貌似很接地气的很生活化的方式,人家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和你同样的城市迷茫少年,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呢?非要以中国破败三线+底层人民奇观+寻人。

    35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较差

    延边贾樟柯,能看到天注定里面的一些元素。有蔡明亮的青春味道,游乐场的摇晃带来的轻微眩晕似若有若无的暧昧情愫(电影的一种身体性?)。

    38分钟前
    • 应许
    • 推荐

    技术成熟,板正无趣,电影节特供片

    41分钟前
    • AsaNisimasa
    • 较差

    个人感觉,看的过程里觉得剧作有不顺畅的地方。

    42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这就完了?这就完了。

    4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调子不错。胖子出国镜头在一开始出现,导致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没在意。所以重要镜头最好不在一开始就出现。

    48分钟前
    • 小A
    • 还行

    朝鲜又核试验了。去韩国。看得出戛纳是要捧这个导演了...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影像的风格和味道很对,环境选的很加分,期待长片!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短片创作的思维不同,很多时候故事都暗藏于细微之处,影片十五分钟里叙事很简单,关键在于几处省略转场和断开的人物关系,父亲醉酒被反锁了,美甲店的女孩又恢复了自己的日常,延边的少年兜兜转转哪里是要去和要留的?

    56分钟前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