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摆荡人生第一季

    摆荡人生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其它2021

    主演:克拉拉·拉戈  Mike Amigorena  Esteban Perez   

    导演:Agustina Macri  Fabiana Tiscornia  Andrés G. Schaer   

    猜你喜欢

    • 第03集

      好女孩的谋杀调查指南

    • 第2集

      冰球小子 第三季

    • 第4集

      可卡因旅馆

    • 更新至第03集

      好女孩的谋杀调查指南第一季

    • 第2集

      阿尔法女孩

    • 第04集

      龙之家族 第二季

    • 更新第04集

      龙之家族第二季

     剧照

    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3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4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5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6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6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7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8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9摆荡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这部阿根廷电视剧中,索菲亚(克拉拉·拉戈饰)是一位年轻的女继承人,她似乎拥有了一切:多彩多姿的生活,纵容她每一个突发奇想的家人,以及一群爱冒险的朋友。在索菲亚的父亲(恩里克·皮涅罗饰)去世后,她不得不返回她的出生地布宜诺斯艾利斯,面对错综复杂的遗产问题,其中包括家族企业,与她两个兄弟(迈克·阿米戈雷纳和埃斯特班·佩雷斯)的竞争,以及意外发现的她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索菲亚踏上了一条充满障和启发的道路。随着目标逐渐明确,自信心与日俱增,索菲亚获胜的决心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通过不走寻常路的策略,她将亲手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长篇影评

     1 ) 七岁看老

    越是底层阶级越倾向于不满当前社会体制,选择抱怨批判,中层阶级选择坦然接受并通过充实自身去适应阶级社会,高阶级享受其中认为理所应当是这样。教育很重要,兴趣使然更有说服力,心态年轻很重要,树立长短期规划很重要,克服懒惰勤劳很重要。在恰当的阶段寻找一个恰当的伴侣也很重要,但伴侣对个人的改变并不如自身心态和意志的树立更能塑造个人。性格很难改变,只能让心态改变去逐渐适应性格。七岁看老基本还是真理,二十岁到三十五岁这十五年基本可以奠定一个人的人生基调,大学,工作,婚姻,伴侣,孩子,这些年间的道路如何抉择是否慎重考虑是否长远,每一个决定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修改人生的轨迹,终于知道选择之难,本来就很艰难。想起闻香识女人中的台词“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 road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纪录片一拍这么多年,up 7的导演已经去世,而michael也已经年过七十,三姐妹好友中一直病痛缠身的lynn也在15年去世了,这也是第一位影片主人公因为离世不能继续拍摄,lynn工作过的图书馆为了纪念也举办了仪式,而导演团队也有参与,在up 63中应该会看到。一直利用节目来推销自己的Tony有自己的推特账号和个人主页,除了担纲主演的up series,里面还记录了自己跑过龙套的其他影片。
    固化的阶级仍有机会依靠自身勤劳打破,虽然希望较小,可仍要充满信心啊

     2 ) 《人生七年》7岁--28岁

    1.阶级:

    阶级(财富分级)无疑决定了许多,然而下一代能跨越阶级藩篱的却寥寥无几。大小姐浑噩二十年依旧能找到高材生丈夫,生活美满,可工薪阶级的三位女孩哪有资格挑挑拣拣?从小读私立学校的三男生一路冲向牛津,这对他们不过是长远计划的短暂一环,对地方城市的尼尔却是一生梦想。孤儿院的孩子似乎注定在底层沉浮,那个贫民学校的顽皮鬼最后成了你出门遇见的出租车司机。唯一漂亮翻身的是脑力过人的乡下孩子尼古拉斯,他飞到美国去做助理教授,用光彩照人的成绩证明努力并非无用。

    再谈一下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本阶级的人都非常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几乎所有人都声称不羡慕富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正确无疑。然而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出卖了他们,因为他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胜过自己,能够过上更优渥的生活。

    第二,正如我之前陈述过的,相当多的人在二十多岁就有思维固化和阶级固化的苗头,前者又是最为致命的。当然你可以说因为我没看完,但我觉得后面基本不用看了。成为律师的人可能成为大法官,但你跟我说工厂工人或者保险推销员会梦想成为律师我是万分不信。

    他们已经开始自我放弃了,转而准备让下一代实现自己的希望。

    第三,家庭使人倾向保守,更难跨越阶级。我不是指摘家庭在拖累人,但家庭确实给人一种“安定”感。人们开始短视,注重享受,由于责任更不愿意冒险。所以任何有志向的人都不应该过早生一堆孩子,因为你们正在把自己的生活逼向地狱模式。

    总而言之,知识帮助你跨越阶级,但除此之外,阶级上升依旧困难至极。这在阶级日渐固化的中国更是明显。

    2.性格

    性格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先天因素,后天经历,阶级氛围都在影响。先天的比如工薪阶级三女生,真的是七岁看老,二十多年还是没变。后天的有郊区孩子尼尔,小时候非常活泼,结果从14岁左右开始陷入自我封闭状态。阶级氛围也扮演重要角色,富家千金一副阅尽千帆的厌世情绪,中产阶级三男生的自信和从容,以及孤儿院孩子浓重的自卑与内向。

    生活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性格也影响着生活的走向。要想摆脱这沉重的负荷,你必须用史无前例的努力与奋进,才能喜笑颜开,就像那位曾经极其内向、后来生活光明的农家少年尼古拉斯。

    3.英国与中国

    毫无疑问,英国的工薪阶级和中国的根本不是一码事。在中国这片魔幻的土地上,你根本不可能听到“他们当工人也很赚钱呀”这种话。所以你要自降一个阶级才能理解《七年人生》,比如中国的中产就是英国的工薪或者地方城市市民,中国的富人才是英国的中上中产。那么,占绝大多数的工薪和农民在英国该怎么分类呢?“孤儿院”。好在大家都是孤儿院里的孩子,所以最开始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当你继续往上走的时候,差距就出来了,在那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产和富人阶级,因而你也会渐渐理解自己早该领悟的自卑。说实话,现在我就在这个阶段中,半梦半醒。

    好在英国人把路都走过一遍,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习经验。毕竟,没有什么比“我还要机会”这句话更振奋人心的了。

     3 ) 献给脸盲症的你

    总结一下每个小盆友是谁、什么背景以及采访的时候都说了什么。剧组问了小朋友关于打架、异性、金钱、对其他小朋友的看法、理想、有色人种、放学回家的安排相关的问题,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有采访到每个问题,还有一些我没听清不能确定就去掉了。

    严重剧透预警!!!

    严重剧透预警!!!

    严重剧透预警!!!

    贫民(没有家庭或者在乡间生活)

    Simon - 有色人种、在政府资助的福利院中生活和学习。当被问到对事情(比如打架、女生、未来)的看法的时候,大多数答案都是没有想法,或者回答得不是很清晰。认为富人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以及奴役别人。对将来的想法是四处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和他生活在同一个福利院中的朋友Paul,不知道什么是大学。

    Neil - 在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郊区生活。想要住在城里。因为冬天乡间太湿冷了,并且没有躲避的地方。在学校里很少打架,因为觉得这很糟糕,而且会受伤。打架就是在学校里假扮骑士互相挑战。放学回家以后妈妈给一杯茶喝,然后出去玩,天黑以后回家看电视。在学校里经常玩catch a boy, kiss a boy and catch a girl, kiss a girl的游戏,女生的反应是尖叫。讨厌坏脾气的女生。长大以后结婚不想要小孩,因为小孩太淘气了还会把家里弄的乱糟糟。没见过有色人种,以为有色人种是怪物(注:不是可怕的怪物,这里是这个小孩的想象)。觉得自己不需要上大学,因为将来不会当老师。长大以后想当宇航员,如果当不上宇航员就当一个大巴司机,载着人们去海边,去乡间,在车里放一个大喇叭告诉大家下一站要去哪。

    Peter - Neil的朋友。不喜欢有色人种。如果不能当一个宇航员,就像爸爸一样做个巡警。以为自己想当宇航员的话就不需要上大学。

    Nicholas - 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一所距离家4英里远的只有一间教室的乡村小学上学。喜欢住在乡间,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孤独。当问到喜欢乡间还是喜欢城里的时候,回答得不是很清晰。不想回答有没有女朋友的问题。只在电视上看过有色人种。长大以后想探索宇宙。

    中产(住在城里的普通家庭)

    Jackie - 在伦敦的居民区上学。妈妈7年生了5个女孩,家里一直都想要一个男孩。熟知小朋友间的八卦。长大以后要结婚,不太清楚是什么样的男生,但是这个男生要有一点钱,但不是很多钱。觉得有色人种是好人,只是和他们肤色不同,很多非洲人来英国。接下来没啥打算,准备给自己买一个xx(没听清)。

    Susan - Jackie的朋友。 “有时我们和男生相处的不好,有的时候我们会和男生争论。“

    Lindsey - Jackie的朋友。觉得打架很蠢,因为如果在教室里打架,被老师抓到会被骂。长大以后要生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如果有2英镑,会把钱给穷人。接下来准备去两元店工作。

    Tony - 在东伦敦的一所老学校上学。非常有活力,一开场跑着跑着摔倒了,立马爬起来继续跑,他女朋友说他是个猴子。觉得打架很重要。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有时周六早上会去看电影。觉得富人很蠢,因为富人不让穷人碰他们。长大以后想当一个赛马师。

    Michelle - 在东伦敦的一所老学校上学,是tony的女朋友。喜欢和Tony打着玩,tony在厕所里往她身上扔肥皂,她就追着tony跑。周六早上会去看电影,有时候跟朋友去,有时候跟tony去。不喜欢男孩子,喜欢女孩,觉得男孩子对什么都品头论足,还爱打人。将来想当女明星。

    富裕(伦敦城里的有钱人)

    Charles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和Andrew、John是同学。幼儿园里会教拉丁文歌曲。觉得女生很无聊,因为没办法和女生玩摔跤游戏,女生总是喜欢玩洋娃娃,还爱哭。接下来要读预科学校,记不住学校的名字,妈妈知道要去什么学校,大学想去牛津。

    Andrew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在纪录片一开始在游乐园里带着其他小孩向熊扔吃的,在John制止以后说,我知道不让扔吃的,但我觉得这个不是很重要,是个很自信、很活泼、很健谈的小朋友,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觉得beatles的音乐太吵而且发型很糟糕。觉得小组长的制度很好,因为可以管理那些淘气的学生。想把表现差的学生移出自己的小组。放学回家先喝茶,然后练钢琴,玩录音机,然后看电视,晚上6点洗澡,7点上床,阅读到7点半,然后睡觉。有一个女朋友,但是不常想起她。觉得女生一般都不做男生们想让她们做的事情,在男生们想跟她们玩摔跤的时候玩洋娃娃,并且不让你玩你喜欢玩的游戏(7岁就看穿一切了hhh)。觉得学校收钱是个好主意,因为不收钱校长没办法付老师的学费,校长就会很生气。喜欢读金融时报,因为在里面有股价的变化,周一不看报因为周一股价不变(可能因为是美股?)。觉得有钱人经常取笑穷人,欺负穷人。觉得party的时候自己和其他小孩相处的很好,也觉得其他小孩人很好。

    John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纪录片一开始制止其他小孩向熊扔吃的。不喜欢beatles的发型。觉得学校收钱是个好主意,因为如果不收钱学校就会人满为患,而且校长会破产,然后进监狱。读《观察者》和《时报》,一般先看标题,然后再读内容。不喜欢穷人,觉得有些其他小孩有点脏。毕业以后打算去预科学校,如果能通过考试就接着去一所私立学校,然后去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

    Susie - 在一所教古典芭蕾的时尚女子学校上学。有一次被一个淘气的小男生打到过肚子,不喜欢这样的男生。放学回家以后,先去见妈妈,然后喝茶,然后看电视,然后写作业,然后见爸爸,7点睡觉。长大以后结婚想要两个小孩,要一个保姆帮忙看小孩。不认识任何有色人种,也不想认识任何有色人种。接下来要去女子寄宿学校,可能会上大学,但不知道上哪个大学。

    Bruce - 在一所寄宿学校上学,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上帝。女朋友在非洲,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还有两个在瑞士的女朋友也很喜欢。长大以后打算去非洲教没被教化的人,让他们变好。

     4 ) 人生七年观后感

    里面大部分的人生是:7岁萌14岁丑21欠揍28岁有家庭35岁离婚42岁再婚49岁宽容乐呵56岁坦然。平和谦虚知足感恩的人都夫妻和谐永葆chemistry。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再出贵子。 14个小孩,7个从一而终,5个经历离婚,1个终生未娶,1个没有后文,哪有百分之九十都离婚那么夸张!由成功预言了经济危机的Tony压轴,还为伦敦奥运做宣传,很是满意! 人生七年:1.原生家庭是影响人生命运的绝对因素 2.教育是改变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3.高知都结婚较晚,孩子较少,婚姻更稳定,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 4.At last but not least,一个女孩,一定不要把婚姻当作人生理想 这节目其实很残酷,但意义非凡。普通人的一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几个人的一生我用4天甚至几张照片就看过去了。到了晚年,各种回味,尝尽甘苦,冷暖自知。不公平是天然的,寒门确实难再出贵子。对我而言,我想学会珍惜,珍惜亲情和时间,然后,及时努力,莫负年华。人生苦短,这系列将值得我一生回味。 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不论何种无奈、抱负、运气,最终都归于平静。35岁那一集尤其震撼,prime age,事业家庭或一贫如洗,但都脱去了稚气。有些人一生对自己的初心无悔,有人妥协;愿我至少不变成少年的我所痛恨的人。我想像Tony一样,说开始就开始,try everything。 乐观与自律,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所在阶级带来的不利,提高生活品质,俗气点说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导演,老爷子一定要长寿,多拍几个UP。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带来后续的混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却是未知。所以这个让我们深思,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或者更要研究他们能拥有并保持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的那种特质。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已经力不从心,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剑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变成了今日平静祥和的头发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经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为现在淡淡评阅自己人生的中年娴静妇女。在这个年纪,人生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虽然,电影中,那是在英国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还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三、 关于另一半 首先,觉得你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问题能有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向,不管我俩多好,独处你还是要学会的,当然还有孤独寂寞; 其次,我们走到一起,我想更多的是有很多目标的一致,因为爱。我也喜欢”生活搭档 “这个词, 我们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要考虑彼此的感受,其他的问题,我们需要多沟通,多包容; 最后,你我是陪伴彼此最长时间的人。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但是他们终将比我们先去,感谢孩子们带给我们欢乐,童趣,可是他们终将会长大,他们也要离开我们的家,去建造他们的小家,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

     5 )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个系列看是一个浓缩版。

    第一个7年,似乎就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家庭环境的不一样,7岁的孩子们眼中的未来描绘也不一样,想到一句“人生生而不等”,一个很残酷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刘瑜老师的(转载自刘瑜的博客) (人生七年1 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46008/

     6 ) 我想,没有人永远是七岁

      应当在开头指出,我之所以力荐这部纪录片并不是因为在纪录片的范畴中它的拍摄技巧与叙事上的处理有多么出类拔萃(至少作为非专业人士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我还是愿意给出一个非常高的分数,愿意把它乃至整个系列推荐给我的亲友与每一个陌生人。

      对于很多电影,我想观众之所以喜爱它并不是因为它从电影艺术上分析是怎样的杰出。或许是观影过程触发了观众别的联想与回忆;或许是影片中的某个角色讨人喜欢使之爱屋及乌;又或许只是这个电影的题材内容上本身就对一部分观众的胃口。这部纪录片于我,我想就属于最后一种类型。把一帮7岁左右的儿童聚到一起,并每隔7年作跟踪调查,这种做法至少在影视业应该是空前的。就当年那些制作者的目标而言,这个系列无疑比设想中做了更久。事实上,现如今它已经超出了预期目标20余年之久。

      我个人对制片组狂妄的目的是不太看好的——仅通过对十几个儿童的纪录观察便想去了解千禧年英国的状况。而且客观上去评价,制片组似乎在有意去歪曲引导一些事情,或者说他们在制作这部影片时本身就是带着浓厚的阶层分明的物化眼光去看的。

      在这种角度的宏观叙事下,个人的特性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他们只是各自阶层的代表、扮演着机械式的角色、被引导着说一些凸显阶级分化的话语,然后命定般地走向他们既定的人生道路。整个纪录片似乎变成有心人拿来控诉阶级分化的一个工具,然而他们毕竟是留下了值得后人去借鉴、去思考的一套前无古人的影像。

      那么就让我作为一个新的记录者,来记录下我个人对这第一部影片内容的一些看法。

      非常遗憾当时看完第一部没能去写下感想,而是紧接着看了下一部又下一部,在写到这里时我已经目睹过纪录的主人公们28岁的模样。不过我想在这里我还是要尽量避免后面内容对第一部的观感影响。

      看到有热评说本片为该系列主人公们的颜值巅峰,我想某种程度上这说法并不为过。孩子们总是充满朝气的,他们热切、诚恳而且总是面对着镜头。他们浑身都充满着活力、在黑白影像中也依然透露出童年梦幻的灿色。尽管孩子们被制片组凸显了各个阶层的差异,但依旧可以看出来,在本性上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某些特质很难面对一群并不算熟悉的大人们与摄像头展露出来)他们一样地享有孩子们特有的快乐,在游乐场中,他们也一样自得其乐地去玩耍。

      不过要是去极端地强调他们间的一致性,我想是不公正的。客观上讲,不同家庭的孩子间确实表现出一种不同,家庭优裕的孩子,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影片中的确要强过“穷苦”代表的孩子们。当一些孩子说着令人咂舌的“我看**报,因为我持有它的股份”时,另一些孩子却问“大学是什么?”;当一些人学着优雅的芭蕾舞,在私校学习外语时,另一些人在公立课堂上嬉闹、在农场的土路上玩耍。即便主创团队什么也不说,摄像镜头也无声的给每个人分发了标签。出生优渥的富家女,那以后一定琴瑟和鸣,生活美满。村庄农场的内向小子,那一定是被困在村子里,接过父亲的锄头(事实上,作为农场主生活绝对称不上艰苦)。

      其实,我在观影过程中并没能很顺当地把每个人都记清楚,有些信息是在后续观影时才后之后觉地想起。这里我本想说令我有印象深刻的人有这么几位,却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使我留有记忆。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年代久远的黑白纪录片,但在屏幕那端,的的确确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站在人生的月台,等待着走上未知的旅程,憧憬着依然会保持亮色的人生。某种意义上这就是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在另一种意义上,这也的确是《true man的世界》。

      既然我不能拎出来说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我依然可以就我喜欢的几个角色谈谈。我想他们应该是:表现出过人的共情能力的说想去非洲援教的布鲁斯,活泼可爱的尼尔,以及略显孤僻憨气的说想以后研究月球的尼克。或许是因为我也依旧保留着一些稚气,我欣赏布鲁斯身上的同情心,尼尔身上活泼的生气以及尼克身上质朴的好奇心。一定程度上,这些角色,不,应该说这些人也成了我喜爱这部影片的“房屋”。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7, I will give you the man”也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好,

      究竟有多少分道理,我们也并不知道。

      我想就本片来说:

      所谓的“未来”并非不可改变,年轻人还是应当努力去开创自己憧憬的未来。

      没有人会永远是七岁那样

      而对于作为即将或有意愿成为父母的人们,应当慎重考虑孩子的教育与成长问题。

      毕竟永远都有人是七岁。

     7 ) 若你说是老生常谈,为何你却无法突破

    长久以来困惑于生活的状态,是否优秀。如何进取才能不荒废此生。很久之前就想看人生七年这部片子,现在终于如愿。如果之前有人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一生。我会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依据,不愿相信。然而看过了这部片子,看过了时间流失后活生生的人物变化。岁月的痕迹逐渐清晰,而性格决定命运论,也更加的清晰。。。
    我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
    7岁,每个孩子的性格就有所凸显。7岁时自己有想做的事情的人,有计划的人,日后都做得不错,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而7岁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或者有飞向月球等不切实际幻想的孩子,日后为了他的爱幻想和冲动的性格也付出了代价。还有更多的孩子,是随着时间的潮水所带走,做了那些顺应社会意识的事情,依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了什么做选择。最后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青春,和成本也没有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其实他们就没有目的地。所以才会如此的被动,如此无助。
    7岁时的那些想法和举动,不知是缘何而来。我也想不起来,我的7岁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片中孩子们的7岁,我们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迷茫,有人做梦,有人有自己的路与想法,学着大人的口气,说着有逻辑的话。7岁前的日子都发生了什么无从而知,若是这些性格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我倒是有点怕了。没有机会改变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就好像上帝手中的线偶,所谓命运的那些线绳,在出生时就已写好的话,人生还有什么好值得期待?!

     短评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6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10分钟前
    • Ying
    • 推荐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12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20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2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29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31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35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39分钟前
    • 鲸落
    • 推荐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43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46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48分钟前
    • Aria
    • 力荐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49分钟前
    • 力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54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59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1小时前
    • 希声
    • 力荐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1小时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1小时前
    • 巴喆
    • 力荐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