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直奉大战

    直奉大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1986

    主演:王尚信,赫海泉,曹杰臣,迟重瑞,毕彦君,胡浩,史崇仁,马琨,姜黎黎,周正,郭允泰,金刚,吴尔扬,郑榕,寇振海,龚鸣 

    导演:周予,吴秋芳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夺宝奇兵

    • HD中字

      检察官外传

    • HD

      宝塔镇河妖之诡墓龙棺

    • HD

      夺宝奇兵2

    • HD高清

      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

    • HD

      兰博基尼

    • HD

      1947波士顿

    • HD中字

      秘室逃脱

     剧照

    直奉大战 剧照 NO.1直奉大战 剧照 NO.2直奉大战 剧照 NO.3直奉大战 剧照 NO.4直奉大战 剧照 NO.5直奉大战 剧照 NO.6直奉大战 剧照 NO.16直奉大战 剧照 NO.17直奉大战 剧照 NO.18直奉大战 剧照 NO.19直奉大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展现了冯玉祥将军当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贿选总统曹锟,逐溥仪出宫等正义之举。

     长篇影评

     1 ) 很郑智,很乱来,论吕布做三姓家奴的合理性。

    逐溥仪出宫等正义之举。 逐溥仪出宫等正义之举????? 清室优待条件,是民国政府提出的,就等于让你提前退休,并且答应给你提前退休的补偿。不执行也就够流氓的了,还把别人赶出宫,叫正义之举?你提前退休了,补偿金和退休金不发已经够无耻了,还把你从你自己家里面赶出来,还有比这更流氓的吗?咱们压根就没有法治合约精神,签约就是日后毁约的铺垫,开了个我违法我光荣的先例。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歌颂冯玉祥这位著名的倒戈将军的。其实,反面人物拍成电影也没问题,但是应该基本遵守历史事实才行。把溥仪赶出宫,根本就是流氓军阀的野蛮行径,在这里居然变成了正义之举。怪不得现在违法强拆的事件屡见不鲜,原来都是“正义之举”。

    既然是正义之举,溥仪是害虫,为何不直接枪毙在故宫内?不是更加大快人心?我觉得电影公司肯定有它的立场,可以正写这个没有问题,但是至少要尊重基本的事实。80年代我国正朝着法治建设道路上前进,把溥仪赶出宫作为正义之举,实在是在给我们自己抹黑,通过电影承托我是流氓我光荣,我是土匪我怕谁的歪理。想想看,通常支持流氓行为的,并且把违法犯罪列为正义之举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2 ) 倒戈将军的野望

    冯玉祥一生数次倒戈,堪称倒戈将军,只不过最后一次他倒向了敏感词。所以在新中国电影中出现的冯,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
    这部影片其实还不错了,因为没有敏感词什么事,虽然有点吹捧冯玉祥,不过总体还可以,而且和台儿庄等片一道,为几年后的《大决战》积累了经验和人才。

    ps,里面的唐僧可曾找到?

     3 ) 历史观与电影叙事

    80年代的老片,在历史观上,还是正确的——关于冯玉祥的历史评价,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单纯从个人好恶出发品评,不是搞清历史人物的正确态度,更不是正确认识历史的态度。

    具体到冯本人,一个从晚晴时代当兵经历辛亥、北洋、蒋记民国的农民。其局限性必然很大。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而纵观他一生的几件大事,公允来说是,大节不亏。滦州起义本身长期被武昌首义遮蔽——但毕竟是打乱了清廷的计划部署,给武昌起义创造了便利。实际上,只要想想为什么辛亥革命的主力军都是“大清新军”,就能明白,满清之不得民心。 说北京政变,就得说直皖之战,第一次直奉之战——当年吴子玉在湖南时何等意气风发,何等慷慨激昂。这还不是因为他顺应了当时的民心:内止战,外御侮。故而能因势利导驱逐借贷日本帝国主义的段祺瑞、徐树铮。借日本人钱,算不算卖国?当然。因为它是用各项主权作为抵押的(比如说关税)。更不用说买日本的枪械,请日本的教官。这样一支被日本人控制的队伍,是什么性质的军队? 但曹大总统上台之后,中国依然四分五裂,混战不止。而当年在岳州主张南北议和,誓要驱逐倭寇的吴佩孚,又在做些什么呢?武力统一——还是接着打内战。至于驱逐倭寇么,他可曾收复过哪怕一个外国租界?汉口英租界不能说不近在咫尺吧。但我没记错的话,是直到北伐时才由革命军收回的。 我们或许可以说,直系军阀不算太卖国——但那是和其他的军阀政权比较。事实上,谁坐在那个位置上,都必须要“照顾好”各国在华的“特殊权益”。 因此,推翻一个军阀政府,于国于民,均乃正义之举。更何况,北京政变还彻底推翻了紫禁城里的小朝廷——辛亥革命到民国十一年才算告成啊!

    再说电影叙事。这方面减分不少。影片虽然着力塑造形象,但在叙事上,历史事件流水账,大而不当。这自然是历史题材的痼疾,但较为落后的电影意识还是主要原因。 历史题材,往往是宏大叙事,情节起伏跌宕。很难在流动的历史中,把握住人物。此时,就更需要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总的说来,既要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又要突出重点,就需要关键人物的支撑——除去主角外,需要圈定两三个关键性的配角。但本片仍然还是众生相式的——巴里·林登、雷恩的女儿其实也有这个问题,缺乏关键配角(后两部还不严重)——而关键配角的作用就是以点带面,通过他们来拉出整个历史背景,通过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加深人物的丰富性。 其次,在摄制上,要把整个事件压缩就需要分清主次——某些事件不必用画面去表现,而借角色之口来展开。历史题材脱离不了全景镜头。但四平八稳的全景并不能表现出情节突变时的突发性,应当大幅度地拼切景别来强调突然之事。还有就是控制好重复场景的景别,以营造时间上的差异。

     4 ) 冯玉祥也不算一个坏人吧

    给个三星吧,孙中山如果没死在北京,那冯玉祥怕不是改造民国的首功。挺看不惯现在人抬高徐树铮贬低冯玉祥的风气,徐树铮掀动政潮,挑起内战,都是一般军阀行径,所谓的“功”就数是用“参战军”“戍边”。果然民族主义是与土地紧密挂钩的。流行的高徐贬冯,不过是爱好外蒙古的土地胜过了爱好自由,爱好地图的广阔好看胜过了关心民族的命运。这些人同时往往是民国“自由”的向往者,可惜从这暴露出真面目来了。试看冯的生涯,从滦州起义(革命出身,其他北洋大佬哪个不是顺水推舟走进共和的),武穴停兵,北京政变电请孙中山北上,驱逐溥仪出宫,五原誓师,中原大战讨蒋,对共产党也相对宽容(虽然也有把红旗当成财路之嫌),不说是伟大也是波澜壮阔的,冯直接参与了对清王朝和北洋政府的毁灭,做了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贡献。这电影选取了冯玉祥一生中最满怀希望的巅峰(即使是鏖兵平汉路的中原大战都难以比肩的顶点),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的事情,拍了一个冯玉祥的传记电影,很难说好看,给个及格。

     短评

    对于战争的描写基本没有,但是却比较完整的讲述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经过,后面的着力点有点不行

    6分钟前
    • 厌学的骚年
    • 还行

    这片放到现在 凭那句清兵入关剃发易服屠杀 就过不了审。冯大帅啊 一代英雄 当年驱除鞑虏 大帅提刀跨马一路从复兴门砍到永安里 没一个鞑子敢说自己是旗人 都吓得剪辫子改名换姓苟且偷生 反观现在 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给鞑清招魂了

    11分钟前
    • 晚安张小姐
    • 力荐

    军阀混战。

    15分钟前
    • 易成章
    • 还行

    演员表演到位、服装道具音响都很认真。这片子已经比近年的《百团大战》、三个大业强不止数倍了。向老一辈电影人致敬

    16分钟前
    • 司马辽
    • 还行

    对冯玉祥多有美化。直奉大战后,北洋旧时代即将落幕,国共新时代就要到来

    21分钟前
    • 极地火种
    • 还行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26分钟前
    • 江夏执白生
    • 还行

    收拾清朝人那段必须五星好评

    30分钟前
    • 力荐

    初中沉迷北洋史,冲着吴尔扬版的张作霖去看的

    31分钟前
    • 生锈的佩剑
    • 推荐

    这部电影的重点本来就是冯玉祥,完整的片名是《直奉大战——冯玉祥在一九二四年》。王尚信演完了冯的姻兄弟又演冯,也算遗作了。

    34分钟前
    • 驹鸣
    • 还行

    带有那个时代鲜明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冯玉祥在民国名声很差。不过对军阀的刻画还好,不那么刻板了。虽然旁白带有时代特有的褒贬之意。

    37分钟前
    • 思迅
    • 推荐

    最没有节操的军人之一,现在之所以没有完全负面评价,一是得益于在新中国建立前与中共走在了一起,虽然在实质性合作前死了,但是这个态度转变很重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四一二和七一五反共时,冯未杀共产党,而是用火车将相关人员“礼送出境”,对于身处白色恐怖时期的中共来说,是最好的结果,所以中共得天下后对其后代非常礼遇。有意思的是,从庐山会议上批彭过程中将彭比作冯来看,中共对其评价实际不高。

    41分钟前
    • 冢虎
    • 推荐

    1924年直奉大战是北洋政权从直系更迭到最后阶段也就是奉系阶段的战争,可笑的是居然张作霖先是请段祺瑞做傀儡。段祺瑞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权第一阶段皖系执政的幕后人物,1920年直皖战争被直系打败后北洋政权进入第二阶段直系执政。

    42分钟前
    • JoJo
    • 还行

    又译为《冯玉祥在1924》,详细描述了1924年“北京政变”前后,以冯玉祥将军为主线,第二次直奉战争,军阀之间的尔虞我诈!曹锟,段祺瑞,吴佩孚,孙中山等历史人物都出现了!重现陆钟麟驱赶溥仪出宫的场景!演曹锟的赫海泉演的好,可惜老艺术家早已经千古!片中还有场迟重瑞为其擦背的戏,光着上半身,这种暗示的镜头现在应该不会给拍的!

    46分钟前
    • 球友基哥
    • 还行

    1987.04.07

    47分钟前
    • 茶博士
    • 较差

    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演义式的故事发展。不过还是少有的描写北洋政府的电影。

    48分钟前
    • 沼泽眼睛鱼
    • 还行

    洗白冯玉祥。

    49分钟前
    • 刘骜
    • 还行

    早些许多电影的叙事方式都是强烈的中国式叙事,情感上哀而不伤,喜而不狂,精神上浓缩着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国的理想,因而容易产生一种自然的吸引,朴实的向往。

    54分钟前
    • ОЛЕГ
    • 力荐

    童年记忆……贺坚饰冯玉祥,李儒/杨修饰鹿钟麟,太上老君饰段祺瑞,唐僧饰搓澡工李彦青,聂荣臻饰王承斌,雪姨老公饰张学良。

    58分钟前
    • 教主道君皇帝
    • 还行

    还是周总理评价的好:【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60分钟前
    • 老胡当道卧
    • 推荐

    张作霖真是活灵活现,哈哈哈

    1小时前
    • 寥落白门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