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终结者2

    终结者2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其他1991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爱德华·福隆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百慕大异兽

    • HD中字+国语

      新·奥特曼

    • HD

      集中营里的摄影师

    • HD中字

      宇宙尽头

    • HD中字

      隔绝

    • HD中字

      我是你的人

    • HD

      氧气危机

    • HD

      侏罗纪世界

     剧照

    终结者2 剧照 NO.1终结者2 剧照 NO.2终结者2 剧照 NO.3终结者2 剧照 NO.4终结者2 剧照 NO.5终结者2 剧照 NO.6终结者2 剧照 NO.16终结者2 剧照 NO.17终结者2 剧照 NO.18终结者2 剧照 NO.19终结者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超越原作的动作片续集

    这部电影在动作片领域算是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经典。也是为数不多的续集超越原作的电影之一。也是挺能打动人的科幻动作片之一。《黑客帝国》打动人的是他的构思,而《终结者2》给人的是真挚的些许感动。

    阿诺·施瓦辛格此番出演保护人类希望John Conner的正面形象终结者T-800,他的对手则是更新型号的T-1000(罗伯特·帕特里克)。超级肌肉男的形象深入人心,想看最粗糙最直接的打斗,一定要看《终结者》系列。其中戴着墨镜,穿着风衣,骑着摩托,手持来复枪,从容不迫,表情很酷的枪战追逐场面已经成为动作片经典场景。另外,爬上运送液氮的货车,朝驾驶室里狂开枪一段也很彪悍。而他的对手罗伯特·帕特里克也很酷,整个人是液态的,想变成什么项就变成什么样,杀人一刀致命,没有任何多余动作。

    本片的一大卖点是机器人的感情,T-800在和John的相处中逐渐领悟了人的感情。这一点,甚至《黑客帝国》都没有涉及,其中的电脑都是无感情的。把机器人的感情发挥到极致的是《人工智能》,那可真的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本片中最令人伤感的莫过于刚刚和人类朋友John建立感情的T-800却为了改变悲惨的未来而选择自我毁灭。

    John Conner的扮演者爱德华·弗朗挺帅的,就是发型不行。导演兼编剧还是詹姆斯·卡梅隆,他写的台词都很酷。

    结尾很不错,在动作片中属于上乘。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无敌的T2,无敌的老卡

    最近又回想起T2,个人认为卡梅隆就是“大片”这个词的最佳代言人,和他比起来斯皮尔伯格像个半路出家的天真教师,总是要在大众口味里加些温情和说教;艺术和商业上都极具实力的吕克贝松却在技术钻研上难忘其项背,更不要说法国人本来就缺少的雄浑刚健;趁着老卡不发威而崭露头角的迈克尔贝则像个广告片导演,华丽煽情和场面总掩盖不了自己脆弱的快餐内核;最能够在思维、整体、细节、技术等方面与之一较天才的乔治卢卡斯(此人不用说了,他的星战正是当年老卡指引者,关于电影技法上的水准在其少年时代的“美国风情画”里就已一览无遗,控制能力绝不输给巅峰时的老卡)却早已高高在上坐享宗师之名,对目前商业电影粗制滥造,炒完冷饭抄锅巴的状况完全无视。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大片”的概念其实就来自两部电影,碰巧的是这两部也是卡梅隆最新的两部片子“真实的谎言”和“泰坦尼克号”(98年的--!),不想多说了,如果说这两部片子是商业片的标准和终极体现的话,那我觉得就完美性而言,老卡最伟大的作品还是T2。

    个人觉得卡梅隆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无敌的落实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个人觉得如果说他的思维创新性超过常人的话,那么他这方面能力在当前的导演中可以说是天下无敌的,确立一个主题之后,他可以精确的控制和调动一切资源去实现它,整体、细节、逻辑、节奏都无可挑剔,简单的说就是做命题作文的能力。T2就不说了,真实谎言和泰坦尼克都是证明。

    2、思维和现实的结合能力,导演对作品受众要有准确的定位和足够的敏感,从而能将自己的想法在作品通过合适的形式和手段表达出来,商业片导演尤其如此,这方面卡梅隆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恐惧、忧虑、爱情、英雄主义等,并加以适度放大和宣泄,脚踏实地言之有物的同时适度升华。

    3、思维创新和技术能力,这是他最明显的特点,就不多说了。

    4、蓝领的完美主义者,相比斯氏动不动的大师风度,卡梅隆就像个傻傻的卡车司机,浑身上下散发着机器的汽油味,低调而执着,偶尔憨憨的释放一下情绪却被人鄙视,但对于技术追求和荧幕表达的要求他绝对有近乎疯狂的投入与执着,我总觉得他是用工程师的方式来制作电影,所有的场面调度、演员情绪和镜头运用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准确。

    5、细节运用,这一点要单独提出来,因为在任何伟大的商业电影无不渗透着丰富而有趣的细节,夺面双雄里肥尊的浪漫脚步、黑衣人中虫虫的另类幽默、印第安纳琼斯的刀枪对决、虎胆龙威的“我有机关枪了,ho……ho……ho”、乃至现在看来颇为经典的“空中监狱”“石破天惊”等,都有些细节的神来之笔,这一点,正是目前的商业电影最缺乏的,稍微有点想法,就巴不得别人看到,搞得背景苍白无比,而老卡电影里细节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可谓段段有戏,目不暇给,唯巅峰期的徐老怪可与之媲美,但徐克受制于条件稍显粗糙与戏谑。

    至于T2,我的评价是“你可以在这里面找到一个电影工作者所有的需要的东西,从匠人到大师”,中国的商业片导演如果钻透的半部T2,那就离我们自己的经典大片不远了。

     3 ) 气质猛男

    某个坚持日韩男星审美观的朋友总要跟我灌输肌肉男无气质这种观点,对于没有看过未来战士的女流,这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现在那些不男不女的日韩男星偶像要活在那个时代,咋还能让他们活下来!还不一散弹枪毙掉一打,再被坦克型机器人重重碾烂一堆。

    未来战士终结者永远是所有男人和男机器人的楷模,光是挖出眼球后,隐藏在墨镜后那深邃的红外线狙击瞄准,就已经气质得让你可以去死了。无论是第一集被炸成骨架后仍要杀你全家的钢铁意志,还是第二集灭了水银人后仍为了人类未来选择的自我牺牲,只要有了随时随地轰掉半座城的爷们气概,就连演这个角色的阿诺德(施瓦辛格)老兄最后都能当上州长。

    整部电影没有太多时间旅行而带来的错乱关系,没有细致解释机器智能生命的社会体系,只有光明磊落的动作场面和情节,只有充满末世警示的细节和因果线索,未来战士当之无愧为类型硬汉科幻片的一块里程碑。无奈第三集的出现完全毁掉了前两集的诗意,这是后话了。虽然此类科幻片中的未来多是末世景象,但从来不会给人带来绝望感,小时候的我总觉得能有那么多如此气质的机器人,社会再混乱也一定还是有趣的,颇有种惟恐天下不乱的意思。第一次看《未来战士II》是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在姑姑家,好像是因为表妹生日,姑丈不知从哪拿来了这张没有中文字幕的LD碟,英文对白几乎一句都听不懂,但有气质的科幻片毕竟是与众不同,不用言传,意会便可,一家老小在不停的追车枪战爆炸场面中其乐融融。

     4 ) That was what he wanted

        那是一个VCD盛行的时代,曾经有位少年,他每天回家便会打开VCD机选择他心爱的影片。某天,他手里拿着一张名为Terminator 2:Judgment Day的影碟。尽管这张影碟印着一个很长的英文名字,给少年的只有陌生的感觉,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将影碟的内容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小就是机械类爱好的少年,当剧里开场的机械战斗映入少年眼帘之际,便把少年深深地牵引着,随后接二连三紧凑的情节和激烈的战斗画面,少年感受到一股魔力在心里不断地膨胀,随着血液扩散至体内每一寸神经。一直以来在少年脑里定义为很久的二个小时在转瞬间被终结,而那几句台词仍不断在少年脑海中重播。少年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对一部影片产生感情,这种感情是多么亲切而又多么的飘渺,不善于表达的少年无处发泄心里翻腾的感受,无法将感情以言语表达的少年,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在电视的荧光幕中继续追逐影碟里的画面。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这份感情仿佛在少年心中逐渐淡化,最终掩盖在时光的灰尘下。
        然而光阴流逝,转眼间十数春秋已过,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当年风靡一时的VCD也退下了历史的舞台,受到科技发展的恩赐下,媒体载体由区区数百MB演变成数十GB。但那少年脑海中的容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再次遇到了当年那部曾经深深打动他的电影—Terminator2,从封尘的思忆中唤醒了沉睡的那份感情。在短暂的二个小时中,重遇当年的终结者,“他”的容貌仿佛没有改变,又仿佛带点失色。
        "The Terminator would never stop, IT would never leave him, IT would never hurt him, never shout in him or get drunk and hit him, or say it was too busy to spend time with him. IT would always be there and IT would die to protect him. Of all there would be the father so came and went this year, this thing this machine was the only one who measures up. And in the sin world, IT was the sanest choice."
        在感受重逢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中,已经长大成人的少年终于这句话中找到了当年那股魔力背后的答案。正好与其名字与其存在意义相矛盾,一台只为杀戮而诞生的机械能够学会了人生的价值观,为了保护生命而最终选择了自我终结。从电影的角度,从理性的角度,它以一百八十度的角度颠覆了整个人物的设定,在面对眼前必败的战斗中表现出无比的勇气。《终结者2》以最直接的故事与手法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其中一种——亲情,机器的动作、机器的表情,在这个狭窄的表现空间中,阿诺的演出即使略带生硬,却是恰到好处。从终结者一角背后,投射出一位父亲笨拙的身影,纵使没有流动的血液、没有温柔的话语、没有温柔的拥抱,他仍然是那样可靠、那样值得信赖、那样令人感到安心。从他钢铁的容貌中,冰冷的表情中,“希望”的灯火透过他发出血红光芒的眼中重新燃点。这,就是少年曾经追求的。

     5 ) 看美国大片看哭= =

    我对呆萌单纯又重感情的东西毫无抵抗力。比如这位机器人比如忠犬八公,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着又似乎那么的相似。最终被融化的时候说的那句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哭了,可那是我永远也做不到的。 好难过!!!你知道了对吗 你懂得爱了对吗啊呜呜呜呜。。。。。。。
    PS 居然是1991年的电影O.O惊呆 更加惊呆的是美国电影那时候就那样了!!!也太牛逼了吧!!!

     6 ) 你来,我不愿你来;你走,我不想你走

    很久之前
    看终结者2
    没看过1
    不知道阿诺第一部里有多凶残
    只觉得最后伸出的那只手
    和红红的眼睛赚了我不少眼泪
    后来回去补终结者1
    终于明白了2里面很多的情感

    只知
    你来时我不愿你来
    你走时我不想你走
    很多感情或许也是如此
    一来一走间
    便错过了很多
    只是没那么多人
    会那么许你一个“I'will be back”

     7 ) 我和我欠的电影票

    5年前庆祝生日的方式是看《大话西游》重映,这次则是看《终结者2》重映。这两部我从小到大都钟爱的时空穿越题材的电影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重映也算是给我的“献礼片”了。

    首先我要重申我在五年前那篇《大话西游》的观后感里就提出的观点,我从来不认为任何观众能以任何形式欠任何创作者电影票。观众和创作者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你情我愿,银货两讫,只要一方用心创作、一方用心欣赏,那就是完全平等的地位,不存在一方去卑微地“欠”另一方的情况。观众之前没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欣赏到创作者的电影作品,那是缘分未到,对的观众和对的作品总会在对的时间相遇。“欠XX一张电影票”这种说法早就过气很久了,之所以专门拿出一段文字来讨论这个事情,主要是想表明,本文的标题纯粹是在尬蹭前一阵子热映的某部真·献礼片的热度。

    关于我对《终结者》系列的深厚情感,我都已经在2015年写《终结者5》的观后感时矫情完了。这次主要挑一挑刺,顺便讨论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地方。

    硬要给《终结者2》挑刺的话,应该就是第三幕过长、动作戏过满。对于追求视觉刺激的男性观众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女性观众却很容易在狂轰滥炸中陷入疲惫,甚至昏昏欲睡,而且是银幕上炸得越热闹,困意就越强烈。2015年我看《终结者5》时就注意到这种现象了,当时还以为只是那部影片的叙事节奏有问题,如今看来,即便是整个系列最经典的《终结者2》,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对一部分女性观众产生催眠效果。今年早些时候上映的、对《终结者》做出了致敬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然那部影片的文本整体上也差得远,所以不只女性观众,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也会看得发困。

    挑刺部分到此结束——因为《终结者2》本来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电影。接下来说一点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终结者》系列的“墨西哥玉米饼味”。即将上映的《终结者6:黑暗命运》故事发生地选在了墨西哥城,主演也有大量来自拉美地区的少数族裔,这样的安排让人觉得似乎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这次重看《终结者2》,才发现这个系列跟墨西哥一直就有不解之缘。第二幕约翰和T800救莎拉逃出疯人院后,主角一行人本来的打算是要逃往墨西哥,莎拉找到一位昔日战友去搞武器和座驾,这位老友一家正是墨西哥人。约翰在教T800像人类一样说话时,示范了大量英语和西语混杂的俚语,其中就包括那句经典的"Hasta la vista, baby".

    这次重看,最大的感慨是T1000的扮演者罗伯特帕特里克怎么竟然没红。他年轻时的长相有点像陈冠希,又有点像高育良书记的扮演者张志坚老师,总之这种有点阴柔邪魅的长相似乎颇受当前女观众的喜爱,如果他晚生几十年,这会儿出道的话,估计能火到抖森那种程度。

    我当然知道影院安排在《终结者6》上映前一周重映《终结者2》是为了给新片预热。但是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生日献礼片”,不是其他任何电影的附属,我也不会为了看《终结者6》而专门去“复习”它一遍,因为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说实话,《终结者6》的预告片并没有激起我多大的兴趣,虽然肯定会去看,但我觉得自己有很大概率对那部新片的评价会低于2015年的《终结者5》。《终结者5》很像是一位谨慎的晚辈小心翼翼拍的一部同人电影,那种贯彻全片的对《终结者1&2》的顶礼膜拜,有点像星战系列的《原力觉醒》之于《新希望》。而詹姆斯卡梅隆回归《终结者》系列后亲自操刀的《黑暗命运》,我怀疑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的前传三部曲那样根正苗红却讨好不到老粉丝的作品。

    最近我时常在想,当我很刻奇地跟别人一起怀念20世纪的时候,我究竟在怀念什么?我生活在21世纪的时间远远多于我生活在20世纪的时间,我的很多兴趣爱好都是进入21世纪以后才培养起来的。那么究竟有哪些东西是我在20世纪就接触到并喜欢上、而且是当时就意识到自己喜欢上、持续喜欢到今天的呢?想来想去,似乎只有《龙珠》、周星驰电影还有《终结者》了。巧的是,前两者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终结者》的影响。

    之前在《布罗利》的那篇观后感里提到过,我最早接触到的《龙珠》故事,是剧场版《三大超级赛亚人》。那部剧场版的整体设定基于原作漫画的《人造人与沙鲁篇》,而该篇章正是鸟山明老师受到《终结者》的直接影响而创作出来的——拥有人类外表的人造人(16号、17号、18号),穿越回来的未来战士(特兰克斯),而且人造人最后都改邪归正了。我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壮烈牺牲是英雄注定的宿命——沙鲁篇的孙悟空和《终结者2》的T800都迎来了同样的结局,也都用他们自己的死亡换来生理年龄还很幼小的“儿子”(孙悟饭和约翰康纳)的迅速成长。当然,后来这两位老爹又在续作中用各自的方式“复活”了,可惜终结者比起赛亚人,更像人类,外貌上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老。

    关于周星驰受《终结者》的影响,例子就更是不胜枚举。《赌侠2:上海滩赌圣》和《大话西游》都跟《终结者》一样是时空穿越题材,不过在具体表现方面却没有太明显的《终结者》印记,也可以认为是受了其他时空穿越题材电影的影响,比如《回到未来》系列。真正把对《终结者》的致敬放到明面上来的是《家有喜事》《破坏之王》和《百变星君》。《家有喜事》最终周星驰Cosplay施瓦辛格的终结者造型成功追回了张曼玉;《破坏之王》何金银的登场完美复刻了终结者的经典画面,最妙的是这段恶搞即便你没看过《终结者》,也同样觉得足够搞笑;《百变星君》不但通过台词直接说出了“我是《魔鬼终结者》第三集”,正邪两个人造人的对决也很像《终结者2》,尤其是出现两个周星驰的那一幕,与《终结者2》结局时T1000假扮莎拉康纳的桥段类似。

    除了《终结者》,另一部被《百变星君》致敬或者说“抄袭”的美国影片是《低俗小说》。《百变星君》当中要价六千万结果吴孟达给不起的那个洋人科学家名字叫“昆汀教授”,明显是在恶搞《低俗小说》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名字。话说昆汀的《好莱坞往事》如果能在国内如期上映,本来应该刚好可以成为给老夫的贺寿献礼片的,可惜这事儿黄了。原先也有计划就撤档风波写点儿什么,因为懒终于又放弃了。我对这种事情的态度除了在两个多月前写的那篇关于《好莱坞往事》的东西里有所体现,其实也在我五年前过大寿的那篇《大话西游》的观后感里早就谈过。

    《终结者》的幕后黑手“天网”在前三部里是诞生于军工企业的研究项目,而到了《终结者5》则紧跟时代潮流,改成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我觉得这就是在提醒苹果、谷歌这些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来。不过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终究还是靠不住,要阻止天网的诞生,果然还得靠鸿蒙操作系统。

    g㸙2%;�J

     短评

    詹姆斯卡梅隆的巅峰之作,永远的科幻经典。1.传统模型和化妆特效为主,电脑CG为辅;2.创意十足的最强反派:T-1000;3.施瓦辛格最好的表演;4.兼具动作片的爽快、科幻片的气魄与哲思、喜剧片的爆笑和文艺片的温情;5.机器人学习情感,以机器反思人性,揭示人的自毁倾向;6."点赞"一幕至为感人。(9.5/10)

    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伙计们~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棒的?

    8分钟前
    • Dr.Moth
    • 力荐

    小时候很少想知道外国人的名字,但看到这个男的特地问了很多大人,才知道,他叫阿诺施瓦辛格。

    13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力荐

    【A-】也许已经没有人可以撼动卡梅隆“商业大片之王”的地位了,动作场面、故事情节、视觉效果、氛围塑造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各元素配合上又达到了均衡的极致,可谓是爆米花大片的无上杰作和经典蓝本。最喜欢两场戏,康纳与两位终结者的初次追车戏和梦境核爆场面:前者在戏剧冲突、气氛营造上都做的相当完美,尤其是实拍镜头所凸显的速度感,绝对是追车戏的经典分析案例;后者则是在拍摄手法的角度上首次直观的展现了核战争的恐怖所在。现在看都那么令人震惊,实在无法想象90年代的观众第一次看到本片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走出影院。

    1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论大脑T2真的太幼齿了,简直把观众都当无脑儿:未来世界的军事领袖竟然教育T800不要随便杀人。没有比这更好笑的笑话了,我看到那里差点笑岔气。虽然阿诺的形象,还有他和液态机器人的对抗还是相当赞的。

    20分钟前
    • souvent
    • 还行

    液态机器人的创造者叫戴森,所以脑袋就经常被轰成中空的圆形。(胡扯==

    2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少见的超越首部的续集,动作片中的经典~~

    30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真是太好看啦!在电脑上看完全完全不行啊,必须抓住任何荧幕放映的机会!!冷面壮汉(这里很好地利用了施瓦辛格演技方面的不足)配眼神忧郁的正太,再加上造型那么经验的反派,完全被秒杀。根本不像20多年前的片了。更何况这种把现实和未来画成一个圈的结构真是了不得,卡梅隆每个剧本的完整度都特别高

    3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这个我也能看哭,我多感性啊·

    38分钟前
    • 唐小糖·
    • 还行

    宿命的终结,伟大不仅在于超越时代的特效。

    4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我对于这种【强势的暴力】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致。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很有1991年及1980s金属老炮的味道。酷毙。

    4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终结者三部曲中最经典的一部

    51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I wish I can have my own terminator. 他能学会人类的情感,而你是不是已经忘了?

    5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施瓦辛格太酷了!

    57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I'll be back

    59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影史少见的第一部就足够经典,续集还能超越第一部的电影。《终结者1》中,约翰·康纳将里斯传送到过去;里斯又和莎拉·康纳生下约翰·康纳,形成一个闭环。《终结者2》也是如此,正是天网将T-800传送到过去,才让人类得到终结者的芯片,从而得到灵感发明了天网,互为因果。所以他们要找到迈尔斯·戴森,打破这个循环。迈尔斯·戴森在平行宇宙是发明天网、间接毁灭世界的罪魁祸首,在这个宇宙却成了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人类的英雄。约翰·康纳对母亲的态度的转变也让人感触颇深。他一直以为母亲是疯子,是失败者。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母亲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天网将T-800的中央处理器设为只读,防止他产生思想。这样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竟然愿意通过终结自己,换来世界和平。谁说机器不能有人性?烈焰中竖起大拇指的镜头堪称影史最震撼瞬间之一。

    1小时前
    • 朝暮雪
    • 力荐

    看终结者系列也算怀旧了。施瓦辛格当州长前真健美肌肉都像假的一样演机器人太合适了又不要演技也没表情。叛逆的小家伙实在和当年leo在成长烦恼里太像了难怪卡梅隆会找上他。剧情一般但当年肯定还是蛮轰动。

    1小时前
    • vivien
    • 还行

    这是在1991年啊,重复,这是在1991年啊!

    1小时前
    • 小海
    • 力荐

    金属狂躁!!!T1000的空前绝后在于一个机器人居然真的具有妖气。

    1小时前
    • Nakedself
    • 力荐

    小時候覺得好帥

    1小时前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