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视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连姆尼森这个硬汉是不是专门拍复仇的动作剧情片,看过他几部片子,都是复仇的,还都是为子女复仇的,一个六十岁的老男人,满身肌肉荷尔蒙不输中青年,看的怪让人热血的,抛却什么复仇,抛却什么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六十岁依然还有看点,那种原始的,雄性的,愤怒的,冷静的,真特么性感,运动吧,健身吧,不管男人女人
真没想到大叔还有这么一部反套路的电影,满满的惊喜,各种黑色幽默、出其不意和恶趣味,好几次给我笑到前仰后合。
总结一下就是《两杆大烟枪》式的荒腔走板、错位巧合,加上昆汀式的说干就干、血肉横飞,再加上科恩兄弟式的世事无常、命运难测。刚好几种最喜欢的风格揉在一起,太对口味了!
最出彩的形形色色的黑帮小弟和轮流上场的小人物。每年出差一百天,能用20美元骗炮旅馆服务员的小弟A,对成功率31%的战绩引以为豪;计划去爱尔兰度蜜月的基友小弟B和C,背着老大和同事谈恋爱,C因为话多被老大当了替罪羊,B目睹爱人被杀毅然出卖团队;以及不讲诚信出卖买主,想一趟活儿赚两份钱的黑人杀手;贪心赚赏金不成反送命的学校门卫;那个头一天当众示爱,第二天就冲着亡夫坟头吐口水的越南老婆;当然还有自称天生会飞,在天上飞了一整夜,不知道有没有被冻死的,最终命丧除雪车的印第安小哥……
还有这位维京团队老板,婚姻上不如意,和前妻打官司争儿子抚养权;生意上讲规矩、有条理;同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的贩毒团伙BOSS。我记住你了。
每死一个任务就出现的人名字幕,加上绰号和信仰,这个设计真是把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既可以看作前面一小段落的结束,又把你不知道人物命运如何发展的荒诞、戏谑感觉直接呈现出来。譬如维京团队对黑人杀手下手前,拉上窗帘的远景,屏幕一黑加上枪声配合字幕弹出,直接让人发笑。
更有维京团队和印第安团队火拼过后,整整齐齐出现的三行四列人名,各有各的名号,各有各的信仰,仿佛一群崭新入土的墓碑。
Some cause happiness wherever they go, others whenever they go.- Oscar Wilde
2014年,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Hans Petter Moland)执导了一部黑色犯罪喜剧《失踪顺序》(Kraftidioten),主要讲述了一个雪地道路清理工人,因儿子意外死亡,而被迫秘密寻找并暗杀所有杀害他儿子的嫌疑人的故事。
到了2019年,莫郎再次出手,重新翻拍该电影,而这次稍微不一样的是,启用全美版的主创阵容,在保留了几乎大部分的原版的故事与细节外,新增加和修改了部分设定,而这些细微的不同也正是两个版本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列举挪威原版与美版的部分不同点,并聊聊这些区别背后所暗藏的实际意义。
1. 在挪威原版中,男主角的名字叫尼尔斯·迪克曼(Nils Dickman),而Dickman本身也可以拆分为Dick(男性阳具)和Man(人),故在影片里,许多角色都曾嘲笑过Dickman这个名字;而在美版中,这个类同的设定也有被保留下来,男主角的名字改为了尼尔斯·科克曼(Nels Coxman),而Coxman与Cockman音同,Cock除了公鸡外,也有男性阳具(J8)的意思,而毫无疑问,美版片子许多角色也没有放弃这个好笑的谐音梗。
2. 两部电影都有一个桥段,便是代表了反派集团的敌对集团的塞尔维亚人(在美版中为旧印第安人),来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挪威版并没有太多戏份,而在美版中,办理入住的酒店服务人员误用了Reservation(有预定服务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保留地的意思)这样的敏感词汇,造成了一定的笑点,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笑点的设计也算是体现了美版实质上是对挪威版的进一步的完善。
3. 在挪威版中,当格瑞文-奥尔·福斯比(Greven - Ole Forsby)成功掌掴了他的前妻,而在美版中则没有得逞,前妻不但躲开还给予其一个饱满的偷桃;某种程度上既是削弱了美版中“维京人”特雷弗·卡尔科特(Trevor 'Viking' Calcote)这个角色的威严度,强化了女性自主的一面,同时也使得美版的整体氛围更加诙谐幽默。
4. 挪威版中有提到尼尔斯·迪克曼是个移民,但并未提及来自哪儿,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尼尔斯·迪克曼之前的故事,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如此擅长狙击、杀人、藏尸等一系列非常人能轻易做到的事,而他与其兄弟之间的故事也并未过多描述,而美版亦没有对此有解释,可以说在这方面影片绝对有着超强的bug。
5. 两个版本都有集团首领的手下与首领的儿子吃牛奶麦片的桥段,而美版在这个片段中则增加了该手下与儿子探讨赛马博彩业的事宜,这段小小的对话的增加,既是完善了该手下的性格特点,又对犯罪故事本身的氛围增加了一份反差萌的戏谑性。
6. 尽管挪威版中也有出现两位警察的身影,但其戏份远远没有美版中来得多,美版不仅修改了其中一人的性别,增加了许多两人互动的戏份,使得这两名警察的存在并非像挪威版那样的“可有可无”。
在电影业中很少会出现同一导演拍摄同一作品的两个版本,也较少会有同一导演翻拍其自己的作品,而汉斯·皮特·莫郎与他的《失踪顺序》、《冷血追击》就是非常特殊的例子了。
整体来看,《失踪顺序》的气氛与画风都偏严肃冷酷,演员们不苟言笑的表演与人物冲突所造成的黑色幽默,都能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冲击感,而美版的《冷血追击》则更像是一出犯罪喜剧,新增加了大量台词与包袱都显得非常滑稽幽默,对部分角色的扩充与完善、以及对挪威版故事的美国本土化等举措也让这个发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故事,多了一份人情的味道。
看完连姆尼森的《冷血追击Cold Pursuit》,这把虽然是替儿子报仇,但是跳出了连姆很多这种类型的片子的套路,在冷血复仇和人间温情之间反复横跳,还有一点冷幽默。这片通过很多幽默,消解了复仇的严肃性,消解了过往那些西部片里所谓野蛮人的高贵。片头连姆被授予最佳镇民的荣誉是因为他开扫雪车,给基欧这个小镇带来了一条通往文明的道路。片尾连姆和白牛开着扫雪车,一起走向文明之路。这其实也挺能说明导演的态度的,文明是脆弱的,血亲复仇是文明之外的东西,但如果文明不能给人安慰和代偿,人必然走向原始的手段。
影片里写印第安人的部分很好玩,超多梗,什么保留区和预约,印度人和印第安人这类的谐音梗。喜欢那些小弟挂了之后出现的字幕,最搞笑的是20块钱兄弟的死法,还有海盗那一伙人一边喝蔬菜汁一边看大姐头捏老大的蛋。
老汉机场做着扫雪这份靠谱的工作,媳妇也漂亮,本来挺幸福,结果儿子意外被一群小混混抓走搞死了,原来是儿子的朋友搞了毒品。老汉本想饮弹自尽,结果得知真相的他眼泪掉下来。于是老汉one by one搞死这哥仨,幸亏老汉电影看得多,处理尸体有办法,铁丝网一捆扔到河里,坐了鱼饵,吃光后还不会浮起来,经典经验啊。干死这仨以后老汉很迷茫,想找出背后的boss维京,他以为自己是海盗头呢。老汉找到江湖人称翼人的纯情男,打探维京的消息,翼人有情有意,被一个小鸡黏上了就找到真爱。翼人帮着老汉雇了nb的杀手黑人爱斯基摩人,想一次性干掉维京。结果黑人杀手不讲究,两头通吃,还忽悠老汉多要了预付款,黑人就是黑人,确实太笨了,被套出消息后,维京将其直接干死。维京顺着傻黑杀手的消息找到了翼人,翼人自知必死,微微一笑,为了自己马子被维京他爸搞了,就要跟维京死磕到底,绝不透漏老汉半点消息,最终英勇就义。老汉刷了半天头条也没找到维京被干死的消息,就觉得此事必有蹊跷,又没元芳可问,于是果断出击,去学校把维京儿子接走。期间维京瞎搞,以为印第安黑帮搞他,结果把人少爷干死了,引起印第安老爷的怒火,直接宣战搞起来,维京以为随便找个马仔替死就能搞定,结果印第安老爷直接拒绝丫的,一切从实力的角度说话,维京你没资格这么做。美帝警方也没闲着,自从无耻之徒的大姐出走了,终于有了下落,原来从芝加哥来到丹佛了,并做了一名英勇的人民警察,大姐尽职尽责非要搞掉黑帮。维京带着小弟找到老汉,一顿猛干,结果自己杀死的那个替死鬼的壮汉男老公,早就给印第安老爷报信了,老爷开着悍马一路碾压过来,关键时刻老汉老爷强强联手,老汉用大树砸穿汽车,老爷一枪干死维京。老汉带着老爷一路向西跑路,风雪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再生个儿子,老汉老爷一起奔向了性福。留给警察大姐的只能是一地鸡毛和迟迟破不了的案件。
故事告诉我们,老头更有力量。
如果在十年前提起连姆尼森,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的就是《辛德勒名单》里的那个悲天悯人的商人大叔,如今再提起他来,恐怕很多人想起的就是那个海陆空全交通工具制霸的“超级老爹”了。从2008年的《飓风营救》开始,连姆尼森就在不知不觉中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飓风营救》、《飓风营救2》、《飓风营救3》、《空中营救》、《通勤营救》,虽然故事不是一个体系的,但连姆尼森在这些片子中仿佛是柯南附体,走哪儿哪儿出事,然后老爷子哐哐一顿拳脚,别管你是跨国黑帮还是恐怖分子,统统都得歇菜。
虽然每一次打的都很精彩,但六十多岁的连姆尼森老这么演把自己也给演成了一个观众心目中的“打星”,对于我来说,这个刻板印象就很严重。前不久,由他主演的《冷血追击》上映,听这带劲的片名加上预告片里呈现出的内容,我以为这又是一次快意恩仇式的爽片,结果今天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在他以往的电影中,虽然杀人不少,但主题还是“营救”,而这一次老人家终于不用在救谁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但这“复仇”的手法,却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在曾经的那些电影中,连姆尼森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有着军方或者警察的背景经历,因而处理起坏人来手法凌厉,但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考科斯曼却是一个老老实实的铲雪工人,因而杀起人来的手法十分笨拙,还没等把对方杀了自己先累趴下了,而且处理起尸体来也挺有趣,当他第一次那样处理尸体时,我觉得很有新意,后来第二次第三次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以为这是他的个人风格,但没过多久他便告诉我们这些观众,这些其实都是他从小说里看到的,好不好使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如果你想要在这部电影中看到连姆尼森像以往那样大施拳脚,那你很可能会失望,因为这里面动作的成分其实并不多,占了很大比重的却是黑色幽默。最明显的一个点就是每当这部电影中死人的时候,屏幕都会紧跟着一黑,然后打出死掉的这个人的姓名和绰号,是白人黑帮就再加个十字架的图案,是印第安人黑帮就在加个印第安图腾,仿佛是强迫症一般的列出整部电影中的死亡人员名单,甚至连打个酱油的学校门卫都给人安排上了。
这部电影可以说有着相当多的恶趣味,比如白人黑帮中的某位小弟,他在被杀之后,镜头对准了一张飘落下来的20美元,那张美元上有一个弹孔,而看过的人都知道那意味着这位小弟的某个部位被不幸击中;比如给一只小狗拉屎的现场做了个特写镜头;比如某位黑帮大叔粉嫩嫩的手机壳;比如被要求讲“睡前故事”的时候,连姆尼森给人家孩子读完了一整本的扬雪车使用说明书;比如我们都觉得某人奇迹般的活下来的时候下一秒他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法死亡等等,虽然这些“搞笑点”设置的有些过于刻意,但仍让我在观看的时候忍俊不禁。
不但如此,这部电影中还拐弯抹角的讽刺了一些社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就是片中印第安黑帮们想入住滑雪场的酒店时,却被酒店方以没有提前预约而拒绝,按照我们以往的印象,这时候黑帮们要么会掏出钱来砸晕酒店前台,要么会掏出枪来吓晕酒店前台,但片中的黑帮却用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领头的那位大哥直接跟酒店前台说:“我跟你说,我听到的是你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滚回印第安保护区去,你知不知道,我能把这条写在点评网站上”,话音一落,吓得酒店前台赶紧给他们办了入住,而且还讨好的送上了滑雪票。这短短一个片段,把种族歧视、点评网站绑架商家等好几个问题同时黑了一遍,手段真是高明。
而且片中对美国警察的处境也黑了一把,片中的女警是个一心想要好好工作的主儿,但她在一出场就被自己的老油条同事给教育了一番,说我们这是滑雪胜地,人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滑雪抽大麻嗨翻天的,你要是因为抓在大街上抽大麻的就会影响我们这里的经济,你负得起这个责任么?然后又是各种美国执法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以及对职场性骚扰的暗示等等,到最后,这个一心想要办好事办大事的女警啥作用都没起,连个孩子都没拦住。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讲的就是三位父亲之间的对决,但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全程都在非常严肃的“搞笑”,每个角色都是很酷很冷静风格的,但一个个做出的事却相当的不酷不冷静,这种反差式的搞笑感非常有意思,适合在无事的夜晚拿来消解无聊。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没怎么见过大雪的南方孩子,这部电影也可以让你见到科罗拉多州比车还高的超级积雪,以及大雪过后的美丽风景,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做黑帮,不然大叔和大雪都饶不了你,整个儿都给你扬喽。
不专业的影评……勿喷
绝对可以,好久没有这么爽的黑色幽默电影体验了。
剧情由连姆尼森扮演的Coxman之子kyle被误杀开始。
又一次妻离子散的剧情开始,于是当前三十分钟Coxman利落地连续杀掉三个人以换取更上一层的情报之后,我以为又是老套的替子报仇的故事,而且是低于平均水平的那种。于是我低头看了看我买的学生票,以及爆米花,心说搓搓手直接等大场面爆破、动作当打发时间的老套烂片看算了,或者当飓风营救续集看。
结果全片居然都没什么太大场面,甚至大动作戏。
而且中段开始剧情360度反转,很经典的黑色幽默玩法,典型的小误会滚雪球引爆大战。
故事虽然简单,影片中也似乎一直带着剧情不合理的疑问以及人物关系猜疑,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从印第安人方儿子去世开始故事线逐渐清晰明朗,你已经无暇顾及之前那些疑惑。当四路慢慢汇集到一处,一直到两派毒品巨头聚集于开路公司,直接开轰打响最后大战。
说是大战,也只不过相互轰了几枪,嘭嘭嘭嘭,而后祝愿十二个人同时被各种各样的信仰神bless。
中间笑点大致包括啥字都没给Coxman留的妻子煞有介事地把空白信纸放在床上,结果Coxman一看啥都没有,温情伤感转瞬即逝。
狠狠黑了一把爱斯基摩人。
某人20美金再次实践自己的motel泡妞教程。此人值得一提,因为他最后死巨惨,放在丁丁处的纸钞被枪打了个洞,还被一群印第安人无情嘲笑。
【Oh,poor guy】
此嘲笑不知道有没有对size的嘲笑,因为传说印第安人……【算了好像不适合往下说】。反正不论是那种嘲笑都很伤自尊就是了。【死都死了还不给人留点尊严……】不过真的很搞笑啊哈哈哈哈!
不守职业道德想两边讨好的杀手自己送人头,值得一提的是接杀手的车上的bgm居然还喜庆非常,该笑点虽然老套但是还是非常有反差萌的【具体是啥歌实在不记得了】。第二次关于车上bgm的笑点发生于印地安人的车。同样是反转凸显反差萌。
同理还有滑雪。谁能想到一帮子黑老大准备大战前居然在特么的在滑雪场笑嘻嘻互相打雪球,居然还玩降落伞(exo???)
警察依旧属于常规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这条支线在我眼里可以直接删除,除了女警ex的不断无用的电话撩拨能带出少许笑点其他没有什么意义。用恰当形容词来说,有些过于“伟光正”,大概也是政治正确。于是在该片里,警察的角色又是老套的永远晚来一步。
全程无尿点。对于死亡的处理方式非常幽默,玩得很高级,全片没有过多屎尿屁,但是剧院一直小笑声不断。政治正确的毒枭帮gay couple也是全片惊喜之处,前脚可爱的胖胖才赢了1w美刀和伴侣在抛尸的路上十指紧扣,相约一起去度假,后脚却眼睁睁看着伴侣被自家老大一枪崩死,两枪死透,还要割头被送给对方顶罪,也是够虐了。小眼神水汪汪的眼泪快要掉下来。恨得胖胖暗自咬牙,发誓不放过自家老大。不过最后剩下的胖胖也算给自己的爱人报仇了,因为就是他悄悄给敌方打的电话报的信🌚
另:有一处小小黑了把我国,但是无伤大雅【印第安人发现饰品made in china那里若无其事放下】。
近年少有的较为出众的黑色电影片子,再次替连姆尼森巩固了英伦荧幕硬汉形象。
意外好看,今年第二个惊喜。冷峻收敛黑色幽默的风格跟《Wind River》如出一辙,笑点与利落交错。然后反派角色塑造很好!可贵!而且因为 R 级外加 Liam Neeson 受众群体都是中老年妇男妇女所以观影体验超棒,既没有看阖家片时候的屁孩又没有漫威片的 rap 团,更没有国产片的电影院当自家疯狂解释显摆和玩手机团,整场连爆米花声都没有,大家该笑笑该静静,观影体验可以排前五了。
“影片根据2014年挪威电影《失踪顺序》改编,讲述了……”嗯??《失踪顺序》不也是这个导演拍的吗?我改编我自己?(其实是重拍,至于为什么重拍……我也不知道)
连姆大叔也救不了本片的无聊
没想到是个爽片哈哈哈哈笑点有如John Wick深得我心当然还不够贱冷也冷不过Fargo但还是看得挺开心挺爽的【另不知道Liam Neeson上周的丑闻对这片票房影响如何…片方上周可能在哭…】
很出色的翻拍片,好莱坞化的同时没有丢掉原版的风格气质,节奏和剪辑都比原版好出很多,非常值得一看,有点担心大陆上映又要大幅删减。
一部适合午夜场的电影(看午夜场的由衷感叹..),顺序杀人的墓碑和荒芜的冰天雪地的另类感掩盖了故事重复的单调(让人感兴趣的只有铲雪车和冰瀑),如果用它寻找孤独的人的共鸣或治愈失眠倒是不错的选择...
导演可真好玩,自我翻拍还找来连姆尼森,恶趣味玩得更顺畅了,比《失踪顺序》好看很多啊,这片能在国内上映好好宣传下,票房一两亿起···
连姆尼森:飞机火车地铁各种交通工具都试过了,我不知道还有啥?导演:你开过铲雪车吗?尼森:好吧~我每次都是救儿子女儿,这次一上来就玩没了还怎么救?导演:你试过救别人的儿子吗,我们这次安排你救的是你仇人的儿子。尼森:呃,可以试试~但是为什么最后弄成了个黑帮片啊?导演:其实本来就是个黑帮仇杀片,为了您出演我们给加的戏~
这已经算是Liam Neeson意料之外的作品了吧?全片充满了黑色幽默,我居然看到了一丢丢《杀死比尔》和《猎杀风河谷》的影子。
当黑帮老大找一个不是同性恋的手下很重要
7分左右吧 感觉还不错的一部片子……但是前面节奏略慢……里面每挂一个drug dealer就出现一个带名字的黑幕到后面莫名点燃观众笑点……尤其最后一个滑翔伞的……看前面本以为是个复仇杀戮片…看后面成了黑色幽默喜剧
7分,有点意外小惊喜。前面是连姆·尼森为儿子复仇,以为又是超级老爸冷血灭黑帮那种套路动作片。结果,后面突然就变成黑色幽默了,各种卖梗与搞笑,片子也突然就好玩了,虽然大决战有点随意,但是,还是蛮有趣的一个电影。连姆·尼森也算是打破个人角色框架了。以及,黑帮为啥每个人都要有个外号,确实是个谜。
超喜欢啊,fargo式案件,昆丁式人物,脱口秀(政)式(治)社(不)会(正)嘲(确)讽梗,每个笑点都是日常槽点,小dark twist超密集。
中国的观众大家好,我是🇮🇪利亚姆🇮🇪,这次我又在替孩子报仇。
黑帮老大看腻了《飓风营救》《空中营救》《通勤营救》,为了防止连姆·尼森再拍一部《冷血营救》所以一开头就派人把他儿子杀了。既然儿子被杀了,就不再是救老婆孩子的故事,也不再是老掉牙的硬汉孤身一人单挑整个帮派。而是老大爷哭诉无门、想要自杀之时,竟然阴差阳错之下导致两个帮派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一方疑心太重,另一方绝不和解,不争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一方过于自大,另一方不只是心疼儿子,更是把儿子的死当成合理反击的借口,让男主有了可乘之机。本以为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恶战,没想到还没怎么动手就完成了复仇,而且还为民除害立了功,不费吹灰之力粉碎两大黑帮。有时候运气比动手好使多了。
有点黑色小幽默,但没多少意思,基本没怎么打。
这部片实在有意思,提前看了完整版真好,连姆大叔不在营救,中老年丧子老无所依化身愤怒老爹外冷内热为子复仇,连消带打痛杀毒贩,铁丝网裹尸one by one 扔下冰河瀑布不用挖肠剖肚也不会涨尸,电影要捎带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昆汀八恶人又有科恩兄弟的影子,豆瓣条目电影类型里确定不加上喜剧吗哈哈哈
后半段渐入佳境,有点收不住了,最后的结尾随意了点
6.0/10 分。翻拍自挪威的《失踪顺序》。2个月前看的原版,如今大大的失望。基本上都是照搬原版的,但完全没有原版的那种北欧的冷峻气质。从画面到音乐,都比较粗糙。室内设计更是差太远了。原版的配角,每一个都很有特色,翻拍的差一截,特别反派BOSS,原版的太有特色了。。。总的来说,除了连姆·尼森比较符合人物气质外,本次翻拍比较粗糙,只能说勉强凑合,唯一稍微出彩的,是那个20美元的笑话。。。更黑色幽默的是,导演是同一个人。。。
Liam的再一部复仇故事,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热血沸腾。幽默有的subtle有的in your face,尤其是那个毒贩头头Viking,完全是个嬉皮士毒贩哈哈。还有印第安毒贩打种族牌订酒店也是醉了。缺点是节奏比较慢,有很多角色完全没有意义。切掉那些没必要的支线光留下主体可能反而更好看。最后再说一句:本片把唯一出现的亚洲人,一个曾经在“按摩吧”工作的女人,描述成一个无情无义的年轻拜金女,和老年白人毒贩恋奸情热到在他坟头吐痰只用了一天哈哈,真实到令人牙疼。坐等Constance Wu之类只date白人的亚洲女发文抨击说本片种族歧视哈哈哈哈。